顯示具有 樟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樟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蘭嶼肉桂樹木簡介及賞樹情報


作者 台和園藝/王琡華

公司門口旁種了一株肉桂,之前只聽聞資深的老張說過那株是罕有的蘭嶼肉桂,但上下班時刻總是匆匆忙忙與打卡鐘賽跑的我,卻是沒時間也沒心情多看它一眼,直到去年,同事走進辦公室問我有沒有注意到那蘭嶼肉桂結果了!我才意興闌珊的走下去看,心想這棵樹終於轉大人度過幼年期,會開花結果了呢,算算時間這棵蘭嶼肉桂應該也有 10 歲了吧!


唸過育林學的都知道,樹木不比草花,他們從發芽到開花結果,絕不是幾個月就完成了生命週期,那是好幾年甚至數十年的光景才能達到的境界,這也是為什麼樹木在原生地一旦被盜採,就會瀕臨滅絕的命運,而偏偏蘭嶼肉桂就遭逢了這樣的處境。


蘭嶼肉桂的肉桂醛含量不高,並不如其他肉桂適合用來作為香料,所以並非是它的肉桂香招引來的覬覦,而是因其具備身強體健、葉片厚實濃綠,於陽光不強的地方也能終年翠綠生長良好的種種優點,進而被冠上了優良原生樹種,並且被大力的推廣。經濟學的道理人人都懂,在需求大過於供給的狀況下,盜採就成了另一種偏離的捷徑,有了這樣的捷徑,還剩幾個君子同你土法煉鋼慢慢來呢!
好在,盜採過了一陣子,人工培育的苗木大量出現,盜採的趨勢才逐漸的減緩。


話說,那一天我到了蘭嶼,卻在整座島上遍尋不著一棵原生的蘭嶼肉桂,那麼蘭嶼肉桂這名字說起來是否顯的些許諷刺呢?

蘭嶼肉桂樹木簡介小檔案

學名:Cinnamomum micranthum
科名:樟科
英名:Lanyu cassia bark
原產地:蘭嶼
葉:厚革質;對生;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三出脈。
花:頂生;白色。
果:卵形核果;花被指狀宿存;初為綠色成熟時為黑色。
賞花季節:冬季至春季。
賞樹地點:蘭嶼或其他地方零星分布。

肉桂延伸閱讀

樟樹行道樹簡介及賞樹情報


作者 Green

提到樟樹,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走在路上,如果稍留意,會發現兩旁的行道樹,常出現他的蹤跡。最容易辨認的特徵就是他灰褐色的枝幹上,有一道道深溝的縱裂紋,搓揉葉子會有特殊的清香味,一股很親切熟悉的味道,就是樟腦味!樟樹不只是常出現做綠化行道樹,他們更遍及台灣山林,台灣是他們的故鄉地,他們是台灣元老級住戶,伴隨著台灣的歷史人文發展,與台灣有著一段段說不完的歷史故事。


想當年樟樹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經濟樹種,帶動早年台灣經濟產業發展。19世紀,台灣港口陸續開放對外通商,樟腦、茶、糖是台灣的三大出口大宗,共佔出口總值之94%,使臺灣貿易遍及全球。由樟樹所提煉的樟腦,產量之多,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樟腦出產地,佔世界總產量的70~80%,而且在清朝末年與台灣往來的歐美商船,有很多都是為了載運這種工業原料而來的。樟樹所提煉出來的,不僅只作為防蟲、防臭、防腐,也用在醫藥、消炎、止癢、抗生素、麻藥等醫學方面,或用在香料、塗料、火藥等工業用途上。連樟木的防蟲、防腐、清香味,也是木雕師父喜愛的樹種。


台灣因樟樹促進早期經濟貿易發展,但也因過度的開發,台灣山林較巨大的原生樟樹幾乎都被砍伐殆盡,賺了荷包但也犧牲掉珍貴的百年累積的自然資源。樟樹的喜與憂,經濟與保育,如何取得平衡點,值得醒思!


樟樹樹木簡介小檔案

學名:Cinnamomum camphora Sieb.
科名:樟科
別名:本樟、香蕊、番樟、樟木子
原產地:中國大陸、日本、琉球、台灣
用途:庭園、景觀美化、行道樹、樟腦油及樟腦丸、藥用、雕刻、建築。
特性:
常綠大喬木,全株具有樟腦般的氣味,株高可達20公尺。
葉→ 橢圓形,葉端尖,互生,紙質或薄革質,表面平滑光亮,搓揉有樟腦的芳香味。
樹皮→ 灰褐色,深縱裂溝。(樹皮因生長速度趕不上樹幹的生長速度而有明顯的深縱裂溝。)
花→ 夏天開,花為黃綠色,圓錐花序,細小繁多。
果→ 球形,成熟時為紫黑色。
賞樹地點:各大公園、校園、全台道路兩旁、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