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藷簡介、台灣生產分布與營養



作者 文 / 路全利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

甘藷屬於旋花科甘藷屬,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別稱番藷、地瓜、山芋、玉秋藷、甜藷、紅苕、朱藷、赤藷、金藷等。甘藷原產熱帶美洲,隨後傳到歐洲、非洲,之後再被移植到東南亞、中國、琉球;約於17世紀荷蘭佔領台灣期間,由福建傳入台灣栽培。

甘藷性喜溫暖,栽培容易,適應性大,安定性高,在台灣各地區四季皆適宜栽培。台灣早期,民國40-60年間,甘藷年產量可達300餘萬公噸,是生產最鼎盛時期,是當時農村副業重要的自給飼料及輔佐糧食;隨後由於用途的改變,進口飼料玉米取而代之,使得甘藷需求量減少,栽培面積也逐年降低,至民國80年,年產量僅剩一萬餘公噸;直到最近幾年,國人飲食及膳食結構轉變,食用或食品加工用甘藷及葉菜甘藷漸受消費者青睞,甘藷種植面積已有逐年回升的趨勢。

台灣目前甘藷種植的地方在中南部及北部沿海鄉鎮如金山、萬里、桃園大園等,甘藷係以塊根取苗或將蔓的一節插枝來繁殖。甘藷品種很多,可分為紅肉、黃肉、白肉及葉菜甘藷等品種。紅肉品種含水分及蘿蔔素較高,吃起來比較甜,適合鮮食,搭配稀飯色美味佳。白肉品種水分含量少,澱粉含量高,多用來製簽、製澱粉及加工之用。黃肉品種含水分不多,品質及食味均佳,適合烘烤、製作藷條及甘藷餅,鮮食也很好吃。至於葉菜甘藷則可當蔬菜用,採摘先端嫩梢質地細柔,是很好的健康蔬菜。

甘藷的營養成分豐富,除含有與穀類作物等量的澱粉外,並含有蛋白質、脂肪及植物性纖維、維生素A1 、B1 、B2 、C 和礦物質中之鐵、鈣等多種元素。其中尤以甘藷塊根纖維素含量佔40%,可吸附大量的水分,在消化管內不易被消化,因而吃甘藷食物可預防便秘,促進排泄。維生素A、C含量高於胡蘿蔔及某些水果,皮膚乾燥、眼乾等症狀的人,常吃甚有助益。甘藷中之鈣、磷、鐵等元素,可中和與吃魚、肉、蛋等食物所產生過多的酸,保持人體酸鹼度平衡。因此《本草綱目》記載「甘薯味甘性平,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

甘藷吃後有時發生燒心吐酸水、肚脹放屁等現象,這是因為甘藷糖分高,吃多了,胃裡產生大量酸類物質,而使人感到燒心產生吐酸水的現象。另甘藷吃後不被吸收的膳食纖維到大腸時,使腸內好氣性菌一乳酸菌驟增,產生大量的副產品便是氣體,「放屁」也就因此而來。這些現象如果能以小量漸增,讓胃腸逐漸適應,就能改善。

甘藷選購以藷塊形體正常完整平滑、具該品種特色、無傷痕、無裂痕、無水傷腐爛病蟲害者為佳。



本文摘自鄉間小路2005年9月號,由豐年社提供
>看詳細鄉間小路介紹
>快加入鄉間小路Facebook粉絲團
園藝文摘編輯部 iGarden Editor

華文園藝第一站!用心愛植物,就在 iGarden 花寶愛花園,精選進口花卉植物種子品種推薦,達人給您專業種花栽培建議。從 2000 年開始,我們持續耕耘園藝內容,累積豐富的資訊,想進一步了解本園藝部落格的故事嗎?就看-「iGarden園藝文摘Plus」單元簡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應網站團隊人力調整,即日起關閉部落格留言功能,懇請見諒;為顯示過往留言資訊,您仍可見到留言框,但您的留言將無法發布。

若對本公司代理或銷售的肥料、種子商品有疑問,歡迎透過 iGarden 網路商店選單的「聯絡我們」功能與我們聯繫。

如有栽培相關問題,可直接搜尋本部落格找答案!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