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強、活力旺,原民蔬菜潛力無限



作者 鄉間小路
文圖/林立宏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為協助農民增加收益,創造更多利潤,著手蒐集傳統食用植物,在場區內試驗田栽種,以觀察其生長狀況及抗病蟲害情形,結果發現不僅成長良好,且不必施用農藥就能對抗病蟲害,是發展生機飲食的重要素材,深具市場發展潛力。
台東區農改場蔬花(蔬菜花卉)研究室,執行原住民蔬菜計畫的助理研究員蔡文仁指出,原住民族對原住民蔬菜資源的利用,逐漸被視為具有發展成新興鄉土蔬菜的潛能,其開發潛力很值得探討。


台灣藜

為藜科高莖草本,俗名紅藜、赤藜,具有高優質的一般營養及機能性成分,更提升台灣藜的經濟效益,而台灣藜的酵素活性,能增添小米酒風味,並發現含有高量的3種抗氧化酵素活性,這種酵素活性可用來預防老化、心血脂及永保青春,是原住民部落頗受喜愛的蔬菜。
主要使用台灣藜的原住民族,包括排灣族、魯凱族、鄒族等。幼苗、嫩莖葉都很可口,可以炒食、煮湯料理,也可以醃漬。種子含高量蛋白質,可搭配白米煮食,或磨粉後製作糕點,是釀製小米酒的酒麴原料,也可做為插花的花材、藥材。以台灣藜製成的相關食品,有餅乾 飯糰、米香、麻糬、機能性飲料、研磨沖泡包等,可推廣為高營養價值的健康食品。


糯米糰

為蕁麻科蔓性多年生草本,俗名奶葉藤、蔓苧麻、紅田薯、田薯、石薯,是民間常用的青草中藥,也是蝴蝶幼蟲的食草,在台灣中低海拔山區頗為常見。
糯米糰為高纖植物,生長勢強健,地被性頗佳,幾無病蟲害發生。主要使用的原住民族,有達悟族、魯凱族與阿美族,可摘採其幼嫩莖葉,先以沸水汆燙過,然後炒食或煮食。在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的達魯瑪克部落族人,則作為包「哥哥樂」水餃的餡料,有一股特殊的風味。


艾草

是國人所熟悉的民俗植物,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正名為菊科艾屬,生藥名「艾葉」,分佈於全世界各地,種類約有40種,在台灣大約有7種,普遍分佈於田野荒地、村莊路旁、河邊土堤等地,皆為野生群簇生長,潛藏在雜草間。艾草係以伸展地下莖來繁殖,以致形成群生居多,對於水土保持有相當的功用。
艾草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不管是貧瘠砂質荒地,仍然可以憑藉著旺盛的生命力,快速地成長茁壯。因含有豐富的葉綠素、高單位纖維質、揮發性膽鹹腺素、維他命B與C等成份,很早就廣泛被運用在中醫針炙與日常生活飲食等用途,因而很符合現代人養生飲食的選擇。


蘭嶼木耳菜

為菊科三七草屬多年生蔓性草本,為台灣的特有種,俗稱為「臭花」。主要使用的原住民以蘭嶼島上的達悟族居多。由於其橘紅色的頭狀花序,有一股特殊的臭味,可摘採嫩莖葉炒食或煮食,也可供做火鍋食材,風味相當獨特。
蘭嶼木耳菜是台灣的特有種,屬於肉質草本植物。所謂「肉質草本」,就像是仙人掌的肥莖一樣,厚厚的有很多水分。主要分佈於蘭嶼、綠島及東台灣的南部海邊,是一種能耐強風、耐鹽份的優良地被植物,再加上花期又長,花色鮮豔,可以考慮人工栽培、馴化,除供作生機食材外,也能推廣為優良的景觀植物。


紫背草

為菊科1年生草本,俗名一點紅、葉下紅、紅背草、羊蹄草、牛石菜、紅背仔,是台灣地區常見的野花,從海邊到海拔1千多公尺的原野、路旁、園圃、荒地及田邊,都可見到它的芳蹤。主要使用的原住民族有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達悟族、魯凱族等。
紫背草全株帶粉綠色,全株密生細毛,但莖葉背光處,往往帶紫紅色,而稱為「紫背草」。其嫩莖葉可當野菜煮食,唯有豐沛的白色乳汁,且帶有苦味,應先用沸水汆燙過或用鹽水泡過,除去苦味後,再行煮食或炒食,花苞(穗)可油炸或煮湯,嫩莖葉也可加香料及其他調味料後,醃漬成泡菜食用。


蕗蕎

又名薙頭、小蒜、薤白頭、野蒜、火蔥、野韭、小蒜等,屬「五辛」之一,是阿美族人喜愛的生菜美食,頭部的鱗莖,氣味辛辣濃重,料理的方式很多,切碎可煎蛋、炒牛肉、梅花肉片、炒海鮮,也可直接生食、涼拌,或加鹽、糖、醋或梅汁醃製,醃漬成酸甜爽脆的醃蕗蕎。
在台灣,蕗蕎的產地以雲林、嘉義、台南、花蓮較具栽培規模,其餘地方則零星栽種,通常於秋天播種,12月接近春節時即可陸續收成,尤其每年2至4月,是蕗蕎盛產期,這時期的蕗蕎氣味溫和,鱗莖可炒食、醋醃、鹽醃或生食。


過溝菜

俗稱過山貓、過貓菜、水蕨、蕨菜、蕨貓、山鳳尾、鳳尾菜等。由於栽培方法容易,植株生長習性耐熱、耐雨,又無病蟲害,產期集中在夏季,雨水越多生長越佳,為颱風天最佳的綠葉蔬菜。
過溝菜僅能摘取嫩葉均向內彎曲部份來調理,如果葉片已經舒展開的話,表示纖維已太老,口感就不好吃,其莖葉細嫩翠綠,纖維少,品質佳,烹調法以炒食、煮食為主,為一道健康美味的鄉土野菜。



香椿

香椿俗稱椿、紅椿、春陽樹、春甜樹、春芽。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為台灣中低海拔山區及一般庭園栽培,多以扦插或種子繁殖。香椿不僅色鮮味美,且營
養豐富,根據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在150種蔬菜中,香樁的抗氧化性高居第一,比起目前當紅的地瓜葉,還高出3-10倍。在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的達魯瑪克部落,已有族人組成香椿產銷班,從事香椿的經濟栽培生產,可望為台灣農業再創生機。
古人以「椿萱」譬喻父母,「椿」是對父親的尊稱。


食茱萸

食茱萸俗名紅刺楤、刺蔥、大葉刺楤、刺江某、刺楤、越椒、鳥不踏、毛越椒、茱萸、辣子、Tana(打那,泰雅族)。原住民運用紅刺楤葉上的強烈香氣,可用來作膳食上具特殊風味的菜餚,無論生食、湯食、炸食或釀酒、藥用,全株皆有利用價值。
食茱萸嫩新葉或幼苗時期之幼嫩部分可食用,阿美族傳統拿食茱萸的嫩葉煮魚湯、雞湯,滋味鮮美,香氣撲鼻。排灣族人則常將食茱萸嫩葉放入湯中調味,其嫩葉與湯、豬肉一起煮,可增添香味替代佐料。

山蘇花

阿美族人稱為「路姑」,是早期即有採摘食用的植物,又稱為鳥巢蕨、鳥蕨羊齒、山翅菜、歪頭菜、老鷹翅,富含鈣、鐵及維生素A、C、E與膳食纖維,最近幾年來,經努力推廣後,已成為民眾喜愛的食材。
山蘇花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跟一般蔬菜差不多,粗纖維含量則略勝葉菜類一籌。值得一提的,是1百公克山蘇花的鉀含量多達498毫克,算是高鉀蔬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研究發現,山蘇花葉片富有光澤,具有抗氧化能力。此外,山蘇花是常用插花的花材,經久不凋謝,還可做成家庭園藝盆栽造景,家裏擺放這類蕨類植物,可以淨化環境空氣。

※ 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蔬花研究室)
台東市中華路一段675號
電話:(089)325110

[鄉間小路]介紹
園藝文摘編輯部 iGarden Editor

華文園藝第一站!用心愛植物,就在 iGarden 花寶愛花園,精選進口花卉植物種子品種推薦,達人給您專業種花栽培建議。從 2000 年開始,我們持續耕耘園藝內容,累積豐富的資訊,想進一步了解本園藝部落格的故事嗎?就看-「iGarden園藝文摘Plus」單元簡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應網站團隊人力調整,即日起關閉部落格留言功能,懇請見諒;為顯示過往留言資訊,您仍可見到留言框,但您的留言將無法發布。

若對本公司代理或銷售的肥料、種子商品有疑問,歡迎透過 iGarden 網路商店選單的「聯絡我們」功能與我們聯繫。

如有栽培相關問題,可直接搜尋本部落格找答案!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