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陽光著色的蘆筍



作者 採訪.攝影/楊藍

安定鄉早年以生產白蘆筍為主,後來則「轉作」綠蘆筍,兩者差別只在於採收時機不同而已。採收白蘆筍時,必須仔細觀察土地,宛如尋寶般,發現潮濕或裂縫處,挖開土壤,拔出藏在地下的嫩莖;綠蘆筍則是嫩莖長出地面,經陽光「上色」後,直接以鐮刀切平。


像霞光衝破雲層,黎明到來,每年三月時節,隱匿地層的蘆筍,蓄積整個冬天的能量,等待突破土地束縛的契機。趁著日光還在雲後,抬頭探看人間風景,隨著陽光照耀,長高了身子,加深了色澤,宛如油畫般,漸次舖陳,直到找到生命中原來的顏色。

曾文溪畔砂地遍佈,看似貧瘠的土地,卻是排水與透氣俱佳的砂質壤土,讓蘆筍的嫩莖可以輕易地鑽探土層,加上酸鹼值為6.0至6.8,也投合蘆筍排斥酸性土壤的特質,名正言順地成為種植蘆筍的良田。


台南縣安定鄉種植蘆筍已有三、四十年歷史,最盛時期,面積達數百公頃,主要集中於曾文溪流域。培土成壟的蘆筍田,儀隊似的排列齊整,針狀的枝葉儘情伸展,顯得繁盛茂密,遠遠望去,彷彿叢林縮影,溪畔不再荒涼,反而帶著蓊蓊鬱鬱的綠意。

安定鄉農會推廣股長王敦俊指出,憑恃優異的土地條件而發展的蘆筍產業,一旦失去依恃的土地,只好逐漸縮減規模,民國67年高速公路闢建,利用曾文溪畔的土地填造,導致許多蘆筍田廢耕,目前約種植四、五十公頃,仍是全台主要產地。

安定鄉早年以生產白蘆筍為主,後來則「轉作」綠蘆筍,其實白蘆筍與綠蘆筍差別只在於採收時機不同而已。採收白蘆筍時,必須仔細觀察土地,宛如尋寶般,發現潮濕或裂縫處,挖開土壤,拔出藏在地下的嫩莖;綠蘆筍則是嫩莖長出地面,經陽光「上色」後,直接以鐮刀切平。


蘆筍產銷班班長陳通進表示,蘆筍是長期作物,可連續採收10年以上,因此種植時,必須慎重選擇田地,同時因蘆筍栽種期間,需經常進行培土,以促進芽盤生長,且為利於灌溉、排水、採收,因此應注意植株間距,以免造成產量低下,甚至廢耕而後悔。

安定鄉的蘆筍一年可以三收,每年3-7月產量較多,接著8-9月、11月左右均可採收,12月至隔年2月則是蘆筍的休眠期,此時蘆筍田宛如荒蕪般,其實蘆筍正在地層下蓄積來年的能量。

鄉農會主辦人員吳俊明說,蘆筍的生命力旺盛,農民必須趁著曙光微弱時收割,一旦陽光炙熱,蘆筍的纖維很快就老化。農民在採收結束前,通常會重新逡巡一遍,因為原本才長了10公分的蘆筍,此刻已亭亭玉立,一天可以長成二、三十公分,一旦隔日採收,嫩莖抽長,市場賣相不佳,價值也減損了。


採收後的蘆筍必須置於陰涼處,或以濕布遮蓋,或將切口處放入水中,以免水分蒸發,導致纖維老化、甜味減低,影響品質。搶鮮採收,當然也得趁鮮食用,否則纖維老化後,不但營養素流失,也失去蘆筍爽脆的口感。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1963/1982年的伊帕內瑪姑娘」短篇小說中,描述一個只吃生菜沙拉的女孩,說話時總是夾雜著「咯啦咯啦、咯啦咯啦」的聲響,宛若交談的伴奏般,而她的生菜沙拉裡,有小黃瓜、青椒、洋蔥,還有蘆筍,咀嚼起來,都是清脆的滋味。

陳通進指出,安定鄉農民種植的蘆筍品種以台南一號、台南三號等為主,具有生長旺盛、植株高大、筍尖鱗片緊密、嫩莖整齊、形態優美等優點。


他表示,種植蘆筍通常採取播種、種苗或留母莖等方式。由於蘆筍發芽速度緩慢,且溫度愈低、發芽愈慢,大約一個月左右,才會冒出新芽,同時發芽初期惟恐雨水沖刷浸泡,因此播種時間必須避開夏、冬兩季,最好在3-4月間或8-9月間進行,發芽後,4-5個月定植,如果管理得宜,約半年時間即可採收,不過第一年的收成產量不多,大約兩年後,才能達到一年三收的規模。

許多農民則直接向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購買種苗,節省作業時間;或是採取留母莖栽培法,母莖的數量視植株年齡及蘆筍種類而有差異,通常一至二年生的白蘆筍植株留2-3株母莖,三至四年生留4-6株,五年以上留5-8株,綠蘆筍則減少一株,以增加嫩莖的日照量。適當的母莖高度、數量及配置,可以促進光合作用,增加產量;一旦母莖枯黃,則喪失進行光合作用的功能,逐漸枯死,需予割除,為避免遺留病蟲害,通常農民會予以焚燬,更新母莖。


陳進通種植約五分地的蘆筍,3月開始,每天天光還未透亮,他已展開採收,在盛產時節,得忙至上午八、九點,接著進行分級,先切除底部,分成特級、優良、特大及筍花四級,尺寸分別是8寸、7寸、6寸及筍花,在下午一點前交貨,包裝後運至台北市場,這時候,早過了午飯時間。

他表示,蘆筍的田間作業相當重要,在幼株期間,存活率高,管理較簡易;成株後,為使嫩莖肥大,需注意肥料的施放,至採收階段,則應避免病蟲害,溽暑及雨季各有不同的防治方法。


王敦俊說,早年安定鄉農民所生產蘆筍均由盤商收購,每公斤價格多在30元上下。民國80年,筍農有意將每公斤價格從36元提高為38元,竟遭盤商拒絕,於是在農會輔導下成立產銷班,並辦理共同運銷,目前共有5班產銷班、123位班員,在蘆筍尚不能進口的數年間,每公斤價格均維持在60元左右,與以往相比,價格相差近倍,甚至曾飆至116元。

台灣加入WTO後,蘆筍產業也面臨衝擊。60-70年代,台灣曾是世界第一大蘆筍罐頭輸出國,近年來在其他國家競爭下,不僅外銷市場逐漸失守,國內市場也遭進口蘆筍分食,目前進口蘆筍與本土蘆筍的市場消費量幾乎旗鼓相當。以90年為例,本土蘆筍消費量1000多公噸,進口蘆筍也達800多公噸,因此安定鄉正朝農產品多樣化發展,種植小黃瓜及辣椒等農作,以便靈活調整。

安定鄉農會也經常舉辦講習會等活動,邀請專家學者演講,如栽培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等,以提升品質及競爭力,同時因單一農會的力量有限,所引起的效應不大,建議如由政府整體規劃,為農產品行銷,對產業發展將有更大助益。

園藝文摘編輯部 iGarden Editor

華文園藝第一站!用心愛植物,就在 iGarden 花寶愛花園,精選進口花卉植物種子品種推薦,達人給您專業種花栽培建議。從 2000 年開始,我們持續耕耘園藝內容,累積豐富的資訊,想進一步了解本園藝部落格的故事嗎?就看-「iGarden園藝文摘Plus」單元簡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應網站團隊人力調整,即日起關閉部落格留言功能,懇請見諒;為顯示過往留言資訊,您仍可見到留言框,但您的留言將無法發布。

若對本公司代理或銷售的肥料、種子商品有疑問,歡迎透過 iGarden 網路商店選單的「聯絡我們」功能與我們聯繫。

如有栽培相關問題,可直接搜尋本部落格找答案!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