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風鈴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風鈴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風鈴木行道樹簡介及賞樹情報


作者 台和園藝/王琡華

在台灣北部,風鈴木並不如南部那般常見,第一次見到他們是在屏鵝公路的竹田段上,二側夾道的風鈴木正值花期,一朵朵的粉色花球結滿了整棵樹,有如明信片上般的風景,雖已事隔十年,那美不勝收的粉紅色迷霧,卻一丁點都沒有褪色的深深烙印在我的記憶中。


風鈴木為紫葳科落葉喬木,株高約 4-5 公尺,性喜生長於高溫,陽光充足之地,因此栽培在中南部地區的風鈴木生長狀況一般而言較北部好,相對的在開花數上也較壯觀,其葉子為掌狀複葉,小葉五枚具鋸齒緣,花朵為粉桃色鐘型花,開花時滿樹繁花,讓人驚艷萬分!


風鈴木的學名原為 Tabebuia impetiginosa,而後分類學上因為新的研究論點出現而將 Tabebuia屬分為 Handroanthus、Roseodendron、Tabebuia,因此風鈴木便更名為 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這種事在分類界隨時會發生,但那又何妨呢?無論哪天又因為什麼樣的論點改了名,屹立的風鈴木依然是風鈴木模樣,不會因為名字而作任何的改變!

風鈴木樹木簡介小檔案

學名: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
科名:紫葳科
英名:Pink Trumpet Tree
別名:喇叭樹
原產:中南美洲
用途:觀賞、行道樹
葉:對生;掌狀複葉,小葉五枚;鋸齒緣
花:粉桃色;漏斗狀;頂生;總狀花序
果:蒴果;種子具翅
賞花季節:12月至3月

延伸閱讀

園藝達人栽培術:鈴鐺搖曳-風鈴木




園藝達人栽培術:鈴鐺搖曳-風鈴木


作者 玫瑰中心/王于姍 照片/Eric

風鈴木簡介

風鈴木,學名 Tabebuia impetiginosa (DC.) Standley,紫葳科(Bignoniaceae)風鈴木屬(Tabebuia),其中在台灣常見的有黃花風鈴木以及洋紅風鈴木

黃花風鈴木

黃花風鈴木學名 Tabebuia chrysantha (Jacq.) Nichols,英名 Golden Trumpet-tree,別名巴西風鈴木、伊蓓樹,原產地南美洲,為巴西國花。


洋紅風鈴木

洋紅風鈴木學名 Tabebuia pentaphylla,英名 Taheebo 別名巴拉圭風鈴木、紅花伊蓓樹、喇叭樹、玫瑰風鈴木、粉風鈴木。

洋紅風鈴木

風鈴木型態特徵

為落葉喬木,株高 4-6 公尺,樹皮有深刻裂紋。葉對生,掌狀複葉,小葉5枚,卵形,披毛。

圓錐花序,頂生,漏斗狀;花緣皺曲,但為兩側對稱花,五裂花兩性。蒴果二裂,18-25 公分長,種子具翅。為春季三月間開花。

風鈴木栽培方法

由於生長條件性喜高溫,以全日照為佳,因此較適合在中南部種植。繁殖方法可利用種子或扦插繁殖。

播種以春、秋二季為適期,栽培介質以富含有機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佳。植株生長勢強,易移植。夏季水份要求高,冬季落葉須減少灌水。


由於風鈴木是一種會隨著四季變化而更換風貌因此被引進作為行道樹、庭園樹使用,例如在台北木柵動物園和高雄都會公園。

風鈴木在春天開花時葉片會掉光,只開著漂亮的花朵;夏天長葉結果莢;秋天枝葉繁盛,一片綠的景象;冬天則枯枝落葉,呈現出淒涼之美。春、夏、秋、冬,皆能展現出不同的風味來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