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植物-愛玉簡介與台灣栽培簡況



作者 文圖 / 陳增蔚 國立台灣大學園藝所博士班

學名:Ficus awkeotsang
英名:Jelly fig
科別:桑科 Moraceae
功用:愛玉子果實經由在水中搓洗,可生成結凍物質供作清涼飲料的原料
生長性狀:為多年生常綠大藤本植物。藤莖分蘗性強,莖節很明顯,每節均會生附著根葉長在普通莖枝上的較小,呈長橢圓狀披針型。花序為隱頭花序,橢圓形。花期為5-8月間,採收期在9-12月間。

《台灣通史》記述愛玉子:細視水上,樹子錯落,揉之有漿,拾而歸家,以水洗之,頃刻成凍,和以糖,風味絕佳。是一位福建同安人士於嘉義發現溪邊自然結凍的愛玉的故事。雖發現得早,一直要到日本殖民時代才有日本人進行研究,到了1960年代才由台大園藝系黃永傳教授破解了愛玉子結凍的機制。

由於愛玉子含有許多的酵素,曬乾的愛玉子包在紗布裡在60倍的水中搓洗過程中,約10分鐘就會溶出半透明膠質,靜置約30分鐘即凝固成愛玉涷。中間的許多複雜的生化反應,催化了最後的凝膠機制。其實,這亦為大自然演化的奇妙機制,愛玉子為了繁衍下一代,種子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分後會凝膠保濕,軟化種皮、提高發芽率。

在《本草綱目》中以 “鬼饅頭” 之名被收載,本草拾遺稱之為「木蓮」,具有舒筋行血、消炎化濕、強壯筋骨的功效。愛玉凍凍涼或加冰塊,調入蜂蜜或糖霜,可治睪丸炎、腸痔、脫肛,對腸胃、風火牙痛均有良好的效用。而原住民同胞,則是愛玉子產業在台灣風行時的最大勞力付出者。由於平地開發與山區伐木的影響,如今多種植在國有林地上,所以林務局發包給業者,再由業者雇用原住民採收。原住民清晨出門,整天從上山採收、削皮曬乾,搓洗凝膠,工作異常辛苦。

野生的愛玉子多分布在1000-1800公尺山區,主要產地嘉義縣產量為最高,其次為南投縣。近年來因為闊葉林遭大量砍伐及林相改變,所以發展出選育出的品種,已有平地種的人工化栽培,以南投縣、嘉義縣、屏東縣、台東縣等縣之低海拔山區推廣成效顯著。山地的原住民栽培的愛玉子,有別於平地種者,山野愛玉爬滿老藤,多了森林濃蔭遮蔽,雖不比平地者生長快,但是風味和品質卻堪稱較平地者好上數倍,亦唯有吃過苦的原住民同胞的味蕾才分辨得出來了。



本文摘自鄉間小路2005年9月號,由豐年社提供
>看詳細鄉間小路介紹
>快加入鄉間小路Facebook粉絲團
園藝文摘編輯部 iGarden Editor

華文園藝第一站!用心愛植物,就在 iGarden 花寶愛花園,精選進口花卉植物種子品種推薦,達人給您專業種花栽培建議。從 2000 年開始,我們持續耕耘園藝內容,累積豐富的資訊,想進一步了解本園藝部落格的故事嗎?就看-「iGarden園藝文摘Plus」單元簡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應網站團隊人力調整,即日起關閉部落格留言功能,懇請見諒;為顯示過往留言資訊,您仍可見到留言框,但您的留言將無法發布。

若對本公司代理或銷售的肥料、種子商品有疑問,歡迎透過 iGarden 網路商店選單的「聯絡我們」功能與我們聯繫。

如有栽培相關問題,可直接搜尋本部落格找答案!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