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台和園藝/王琡華
山陀兒的中文名稱是由其英名santol的發音而來,於1919年自新加坡引進,此種熱帶果樹在台灣大家對他或許比較陌生,在東南亞卻是市場上非常常見的水果,不過山陀兒在台灣被引進的主要原因倒不是因為他的果實具有經濟價值,而是因為他的樹幹筆直、樹型整齊,非常適合拿來作為庭園景觀樹或行道樹,一般而言在南部地區較北部地區常見。
山陀兒其樹幹平直,樹皮灰褐色,生長快速,高度可達15-45M,幼枝密生褐色長毛,果實呈球形或扁圓形,柔軟的外皮時薄時厚且具有少許的乳汁,可供食用。台灣通常作為水果直接生食為主;在印度是去除種子後製成果醬或是果凍,儲存於玻璃罐中作為香料使用;在馬來西亞則是使用其未成熟的果實,將其外皮及種子去除後以糖水燉煮;在菲律賓除了將熟透的果實製成酒精性的飲料外,樹皮亦被利用來製作成魚線。雖然是同一種樹種,在各地的利用性卻是如此的迥然不同!
山陀兒樹木簡介小檔案
學名:sandoricum indicum科名:楝科
英名:santol
別名:大王果
用途:觀賞、食用、葯用
原產:中南半島、印度、馬來西亞
葉:互生,三出複葉,具長柄,小葉卵狀橢圓形,厚膜質。
花:黃白色,花瓣五枚,圓錐花序,腋生,春夏季開花。
果:果實球形,被毛,成熟時為黃色,果肉白色,味道酸甜。
賞花季節:3-5月
賞樹季節:7-9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喜歡我們的主題嗎?留言給我們鼓勵與建議吧,也歡迎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專頁,與花友交流~
栽培種花有問題?歡迎到 iGarden花寶愛花園本站 向園藝達人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