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與人/熱帶果香,既熟悉又陌生的麵包果樹


臺東阿美族竹湖村內道路兩旁生長茂密的麵包果樹。

「麵包果」對臺灣西部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果實,許多人對樹木會長出「麵包」感到新奇!至於麵包果的滋味,除了花蓮、臺東民眾外,大多數人鮮少有機會品嚐……

撰文、攝影:王蜀桂

麵包果來自麵包果樹,它的綠葉既大又厚,像大楕圓形的羽狀葉,是很有特色的大樹。相信不少人在路邊、公園和校園,都和它打過照面,因為麵包果樹早就分佈全臺各地。

為什麼我們隨處看得到麵包果樹呢?理由很簡單──因為推廣種植,贈送樹苗的緣故,麵包果樹才會遍佈西部的公共領域,甚至連有些住家庭院,也會種棵葉子好看的麵包果樹。為什麼會選擇麵包果樹?我認為麵包果樹是長綠喬木,樹蔭寬廣;加上鋸齒狀的葉子造型特殊,落葉容易清掃等好處。

但麵包果樹年年會結麵包果,民眾不知如何吃它,只有任果實掉落在地上或車頂,除了惹來不滿,更為掃地的清潔員帶來不少麻煩;因此在蘇迪勒颱風後,專家提出建議不要再種淺根的麵包果樹。

臺灣最懂麵包果樹的族群,是住在花蓮、臺東的阿美族以及蘭嶼的達悟族;有趣的是阿美族以吃麵包果為主,而達悟族則善用麵包果樹的樹幹。

熟透的麵包果落地,成為鳥兒最美味的食物。

原民部落中的傳奇樹

據說阿美族的祖先,乘小木船由海外(有人考據是越南)移入臺灣時,帶來麵包果樹的種子,然後種植在住家四周。

馬偕博士於 1890 年到花蓮傳教,前往當時叫「南勢番」的阿美族村落訪問。在村中特別注意到這種阿美族的族樹,他們叫「八支律」(Bat-Chit-L’ut )的麵包果樹。

一百多年後,阿美族的吳雪月談麵包果:在阿美族的聚落裡,常見居家四周會有一、兩棵麵包樹(apalo,中南部阿美稱 facidol),早年農耕時,各個人家養的牛就綁在麵包樹底下,牛的排泄物成了它的養分。因此,每棵麵包樹長得高大又結實纍纍,可與鄰居分享。

如今阿美族部落見不到耕牛,住宅多為鋼筋水泥建築,又因為麵包果樹的樹根,在地下亂竄危及房屋地基,於是住家旁見不到麵包果樹。但是部落的道路兩旁或空地,處處可見到高大美麗的麵包果樹。部落裡的人對每棵樹結果的滋味好壞都很熟悉。

麵包果樹對達悟族來說,是極重要的植物,該族稱「cipoho」(木材黃色之意),主要用於造船時的船首、船尾板、坐墊及住屋用的中柱、主屋之踏腳板與木盤、木臼等日用品,而它的汁液可當作黏接劑。麵包樹的葉片,在朗島村是祭祀用品,為求飛魚豐收及解厄之用。達悟人不像阿美族人,有將麵包果當成主食的傳統。

到阿美族部落才吃得到麵包果排骨湯的在地料理。

阿美族的最愛究極風味湯料理

麵包果的大小及長相,乍看之下有點像超大的菠蘿麵包,削皮的難度和菠蘿蜜不相上下。脫去衣服的麵包果,它的組織和菠蘿蜜相似,只是果肉小而薄,種子比花生小。

有些阿美族老人,認識多種不同的麵包果樹;但阿美族年輕人,卻以樹葉長相來分辨。他們認為菱形大葉結的麵包果,果肉有澀味,口感粉粉的,用來煮湯居多;而鋸齒大葉結的麵包果,爽口又香甜,鮮吃或煮湯都很美味。阿美族人遇到很甜的麵包果,大人、小孩會直接挖取果肉吃,要注意麵包果表皮有紅點就算老了,掉到地上則是過熟,建議別再食用。

(未完,精彩內文詳見 2015《鄉間小路》12 月號)


本文摘自鄉間小路 2015 年 12 月號,由豐年社提供
>看詳細鄉間小路介紹
>快加入鄉間小路Facebook粉絲團

延伸閱讀

iGarden 花寶愛花園 iGarden Editor

華文園藝第一站!用心愛植物,就在 iGarden 花寶愛花園,精選進口花卉植物種子品種推薦,達人給您專業種花栽培建議。從 2000 年開始,我們持續耕耘園藝內容,累積豐富的資訊,想進一步了解本園藝部落格的故事嗎?就看-「iGarden園藝文摘Plus」單元簡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應網站團隊人力調整,即日起關閉部落格留言功能,懇請見諒;為顯示過往留言資訊,您仍可見到留言框,但您的留言將無法發布。

若對本公司代理或銷售的肥料、種子商品有疑問,歡迎透過 iGarden 網路商店選單的「聯絡我們」功能與我們聯繫。

如有栽培相關問題,可直接搜尋本部落格找答案!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