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小公共空間的永續綠美化


緊鄰在住宅一側的雨撲滿。與民宅的屋頂雨水集水管相接。

文圖/林黛羚

隨著地方政府對國內各大小社區綠美化的重視,越來越多社區的公共空間種起了喬木、灌木、花草,讓社區住戶有了可以休憩、療癒的地方。有植栽的地方,就少不了要有澆灌系統,才能讓植物可以順利生長、不會乾枯。

鄉間的澆灌系統較容易設計,只要公家機關施工、拉埋管線,或者由澆灌車定期前往澆灌,通常閒置空間的綠帶就得以長期保存。但近郊城鎮、甚至是大都市,住戶產權分明,柏油道路及水泥地遍佈其中,要在密集住宅、巷弄穿說的社區中營造綠帶、創造綠意,並且要能夠定期提供水源,反而是不容易的事情。通常住家一樓都是用來停放機車與汽車,即使是公寓住宅區的側面,通常也是寬度有限的道路,在有限的空間內,若自發性的要創造綠意,還有可能被鄰居指指點點、檢舉為佔用道路等。

不過在臺北市的某一個老社區,有這麼一個默契十足的天地。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幾乎家家戶戶都願意提供自家圍牆、住家的側面,作為綠化的空間

小巧的盆栽也能種植出賞心悅目的花草。

迷你社區吹起綠化風


這個社區的空間尺度是早期的設計,巷弄寬度只能供一輛車通過,家家戶戶門口都有圍牆,連棟的房子,每戶的高度僅三、四層樓,每戶的建坪只有 15~20 坪,可說是頗為迷你的住家,室內、室外都是。盡管如此,這裡的住戶感情融洽、互動頻繁,他們有自己的社區 line 群組,任何大小事都可以透過群組來溝通,再者,他們也有幾位用心經營、維護社區清潔的在地住戶,只要看到地上有紙屑、菸蒂必撿,電線桿上有貼私自張貼的傳單必撕,鄰居之間互相守望相助,看到陌生面孔會詢問必知會鄰里,這個社區雖然沒有管委會,卻有一群如管委般用心的住戶。

一開始,巷弄道路只是單純的柏油路。一開始有少數幾戶會在圍牆外面放置不會妨礙交通的小盆栽,作為門前的簡單綠化,搭配每天的清掃,使落葉不會造成排水溝阻塞、或者妨礙觀瞻。這樣的綠化,宛如一陣風潮、慢慢席捲整個社區,現在有超過八成的社區民眾不但可以接受、也加入了綠化的行列。

透過雨水收集,得以澆灌植栽。

雨水回收澆灌植物


不過就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要種植物容易,但日後的照顧及維護是需要搭配永續性的,加上有些部分的綠化是在公共空間(如住宅側面的巷道旁,是大家共同出入的動線),如果要求同一住戶持續照顧,其實是略失公平的。

於是,在屋主的同意之下,將原本屋頂集水管排到水溝中的管線,改為先以水桶承接。就像是有些社區施作的雨撲滿概念,只是雨撲滿佔的面積較大、且需要住戶搭配施工加裝於門前,但在此社區是用既有的雨水集水管,稍作改造,就可以串接雨水回收桶,這樣的想法與施做,是居民與當地的大學生們一同合作改造而成。

為不影響交通的空間,雨水回收桶特別製作成小尺寸,所有的花盆寬度也不超過 20 公分,多用堅固又透水的空心磚當花盆,不用擔心積水的問題。路過的居民、任何人,都可以透過回收的雨水幫忙澆水。當雨來的多又急時,也不用擔心,水桶上方有安裝溢流孔,過多的雨水可以順利排出,不會造成集水管阻塞。

透過屋簷雨水回收,於共用道路、公共空間澆灌植物,不失為一便利永續的方式,這個裝置已經安裝超過一年半載,如今仍運作順暢,可供都市城鎮區的社區作為狹小公共空間綠美化的參考。

(未完,精彩內文詳見2016《鄉間小路》09月號)


本文摘自鄉間小路 2016 年 9 月號,由豐年社提供
>看詳細鄉間小路介紹
>快加入鄉間小路Facebook粉絲團

延伸閱讀

iGarden 花寶愛花園 iGarden Editor

華文園藝第一站!用心愛植物,就在 iGarden 花寶愛花園,精選進口花卉植物種子品種推薦,達人給您專業種花栽培建議。從 2000 年開始,我們持續耕耘園藝內容,累積豐富的資訊,想進一步了解本園藝部落格的故事嗎?就看-「iGarden園藝文摘Plus」單元簡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應網站團隊人力調整,即日起關閉部落格留言功能,懇請見諒;為顯示過往留言資訊,您仍可見到留言框,但您的留言將無法發布。

若對本公司代理或銷售的肥料、種子商品有疑問,歡迎透過 iGarden 網路商店選單的「聯絡我們」功能與我們聯繫。

如有栽培相關問題,可直接搜尋本部落格找答案!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