綬草是台灣原生,平易近人的蘭科花草,但野外族群越來越稀少,在戶外遇上應欣賞就好,勿動手採集喔!
文字. 攝影. 插畫/ 坪林故事採集
春天真如阿嬤所說的「後母面」,性情丕變,乍暖還寒。春雨也隨之迎來,綿綿密密,交織成經典的坪林天氣,不過卻也因為溫暖的滋潤,萬物開始活躍了起來。從深沉的大衣中探出,迸出朵朵青翠的幼芽,啵!啵啵!放眼望去,一道一道幽微的回聲遊蕩在山林裡,忽強漸弱,有些還裝飾上粉粉的紅妝,或是淡雅的黃橙。
木精靈把手掌收在耳邊,「聽見她走路的聲音了嗎?」漫步在坪林聽看聞、用嘗的、甚至是身體都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步履從山下一步步爬上來!
我們走去河濱,一群白麻點緩緩地落在石壁上的樹林,那是固定冬去春回的小白鷺、牛背鷺耶!在附近的茶園來來回回撿拾農夫修剪下來的茶枝;在老街巷弄裡,比居民更繁忙的家燕也吱吱喳喳穿梭在家戶的穿廊,叼草啣泥,築起育兒的巢。
「很熱鬧吧!」陽光在潮溼的春色中難得一見,今天木精靈看起來格外開心,真是個適合散步的早晨。走著走著,遠方的阿嬤吆喝著:「你又閣來啊!做伙來挽菜啦!」
我們加入菜園阿公、阿嬤的行列,一起收成冬季殘留的芥菜、白蘿蔔,還要趁著晴朗的日子洗乾淨、切片、揉入鹽巴,再披晒在桿子、竹篩或是門簷、護欄,任何陽光可以親撫到的地方。也可以把它們與一層層的鹽巴交疊入缸,再壓上大石頭,等待時間的發酵。「阿嬤,莫怪你做的鹹菜、菜脯遮爾仔芳。」
坪林地區習慣用鼠麴草來作草仔粿
「這是佇咧曝啥物啊?」阿嬤翻著竹篩中的草,「這是鼠麴,欲來做粿的,清明拜拜的鼠麴粿。」
坪林這兒都是用鼠麴草來做草仔粿,從去年底開始,各家阿嬤都在瘋狂地採鼠麴草,尤其是入春後在田埂、路旁、開闊的草地上,都可以看到一叢叢粉綠的它,小勺狀的葉片有柔軟的絨毛,頭頂還會竄起長出一團鵝黃的花。摘下頂端幼嫩的部分,經過日晒、儲藏,就是做粿最好的材料。阿嬤喜歡鼠麴草特殊的草香味,都下重本加很多,粿的顏色呈現深墨綠,烏黑發亮,光想就流口水了!
鼠麴粿就像木精靈最喜愛的青糰,在糯米糰子混進春季的青綠色,不只鼠麴草,還可以用相似的鼠麴舅(阿舅年紀比較大所以花是灰褐色的,也不會聚成一球)、蠶寶寶食用的嫩桑葉、還有一種叫「ㄉㄨㄟˊ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