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鄉間小路
文圖 侯千絹
每到中秋前後,
麻豆小鎮化身為一座大果園,
隨處可見沉甸甸的綠柚掛滿樹梢,
散發柚之鄉的豐收氛圍。
一瓣甜中帶酸的柚肉入口,
正是月圓人團圓之外的另一種生命圓滿。
品嘗文旦,已成為迎中秋不可或缺的活動,一家人圍桌賞月,徐徐秋涼送來,掰開黃綠的柚皮,空氣中瀰漫著柑橘的香氣。
寓意吉祥 中秋應景
文旦是名符其實的秋之果,除了產期正逢中秋節,十餘片果瓣緊密結合,象徵著團圓,加上文旦俗稱柚子,與「佑子」諧音,有吉祥之意,自然而然成為中秋佳節的應景水果。每到中秋前後,麻豆小鎮化身為一座大果園,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沉甸甸的綠柚掛滿樹梢,散發柚之鄉的豐收氛圍。
文旦不僅是麻豆的經濟重心,更是麻豆人的精神象徵,上小下大的果型,彷彿是個不倒翁,歷經三百年的風雨,依然屹立不搖。
麻豆農會總幹事李育賢說,麻豆文旦的精神源自於分享。早年麻豆引進文旦,家戶在自家庭園栽種幾棵柚樹,每到中秋結實累累,麻豆人總會將豐收的成果與遠方親友分享。在分享甜美果實的心意下,文旦分送到全臺各個角落,讓人一嘗難忘,進而開始購買,造就了麻豆的文旦傳奇。
土地富饒 環境優越
早在1701年,臺灣就有人由福建漳州引進文旦栽培。到了清道光年間,麻豆人郭藥(郭廷輝)用白米換來6株文旦樹,種植在紅祖廟的「買郎宅」。在郭家細心管理下,品質提升,後來利用高壓大量繁殖栽培,株數逐漸增加,迅速擴及全鎮,成為麻豆名產。相傳,麻豆文旦曾進貢清帝品嘗,日治時期,更被指定為皇室御用文旦,奠定麻豆文旦的地位。70多年前,麻豆文旦產量占全臺4成以上,為全臺之冠,為麻豆贏得「文旦故鄉」的美譽。
麻豆文旦能夠獨佔鰲頭,除了仰賴農民細心照顧,更佔有先天的環境優勢。麻豆屬古河道地形,土壤富含貝類、蚵殼等礦物質與大量微量元素,栽種出來的果實特別清甜,30年以上老欉的果園很多,上貨的甜度約12度,品質一流,市場價格水漲船高,每到產期總是吸引消費者爭相採購。
李育賢指出,目前麻豆文旦的栽種面積約近800公頃,產值高達8億元,生產規模僅次於花蓮。農會共成立28個文旦產銷班,且為確保麻豆文旦的品質,農會每年至少舉辦15次講習,從剪枝、施肥到包裝,邀請各領域專家授課,農民上課情形踴躍,人數動輒達四百人,齊心追求一流品質。
推動認證 創造雙贏
不過,由於麻豆文旦供不應求,市面上常見魚目混珠的情況。每到文旦產期,許多外地文旦攙雜銷售,為確保品質與聲譽,麻豆農會去年嘗試推動商標認證,市場反應頗佳,今年也持續推動。要取得標章,得經過層層關卡。首先,農民必須上8到16個小時的課程,取得學習護照後,才有報名資格。接著,農民得提出產地證明,通過殘藥檢驗,果實甜度檢測達10度以上…等一連串的審核作業,農會才會發給申請面積中產出的7成果實認證標籤。
之所以只發給合格果園7成的商標,是因為農會認為,就算果園通過標準,也不可能全部的產出都是一流的上品,把關之嚴可見一斑。
李育賢坦言,推動認證是由農會為農民的文旦掛保證,不過,麻豆地區的柚農約2500戶,今年僅約300戶取得認證。這樣的做法難免產生排擠效應,但農會認為,認證有助於消費者辨識麻豆文旦,且能建立優質品牌,創造生產者與消費者雙贏,是一條不能不走的路。
麻豆農會文旦產銷班第五班代理班長吳瑀勝,栽種文旦已31年,積極取得認證,有了這張標章後,讓原本就受歡迎的文旦,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認同。
照顧柚樹 無微不至
自小與柚子一起長大的吳瑀勝,曾在臺北上班一段時間,後來返鄉承接父親衣缽,照顧家裡柚園至今,文旦已成為他的生命中不可切割的一部份,與腳下土地緊緊相繫。中生代的吳瑀勝每年參加農會舉辦的幾十場講習會,不放過吸收農業知識與觀念的機會,他說,過去老農常是土法煉鋼,看到哪一戶收成好、選用哪一款肥料,不管土壤、樹齡或耕種方式等差異性,常常一窩蜂跟進,「照抄」的做法卻收不到預期成效,吳瑀勝認為,唯有瞭解自己的土地,導入新技術與新觀念,才能建立可長可久的經營管理之道。
吳瑀勝舉例,5年前,麻豆文旦面臨天牛入侵的危機,果樹大量枯死,他常在半夜拿著手電筒到果園捉天牛,大批天牛循著光源傾巢而出,捉不勝捉,最後專家學者共同診治找出方法,經過這幾年的防治與休養,今年果樹終於恢復元氣,重現昔日健壯的樹勢。
吳瑀勝照顧柚樹的私房秘訣是「你對它好,它就會對你好」。他除了常陪柚樹聊天,更率先採用草生栽培方式保護果樹,吳瑀勝說,有了草的保護,樹根不會被曬傷,更可避免土讓流失,果實風味更好,因此他積極鼓勵班員跟進。
甜中帶酸 絕佳滋味
不過,面對消費者常掛在嘴邊的「你的柚子甜不甜?」吳瑀勝總是不厭其煩地開講。他說,消費大眾一味追求高甜度的迷思,讓果農投入於提升甜度,但文旦屬柑橘類果樹,絕佳滋味應是甜中帶酸,若甜度超過14度,入口只有甜味,反而失去文旦的風味,且不耐久放,並非最佳選擇。目前麻豆文旦主要訴求為具有健康概念,推廣甜度值在10到12度的文旦,不偏重甜味,而是教導消費者如何品嘗文旦的絕佳風味,農會也教導消費者挑選文旦的技巧。
文旦採收期集中在節氣「白露」前後10天,這個時期採收的成熟度佳,自然好吃,果實重量約12到14兩為宜,表皮越光滑細緻、具有光澤,代表品質愈好,果形是否勻稱也很重要。
文旦最初的表皮顏色是淡綠色,剛摘下時果肉較硬,必須放7到10天讓它「消水」。在貯藏過程中,文旦外皮逐漸轉為黃綠色,多餘的水分蒸發後,果肉漸軟,甜度也提升許多,是最佳的食用時機。
農業新兵 網路行銷
另一位新生代果農,則透過網路行銷或資訊管理,嘗試為柚農走出一條新路。62年次的電腦工程師王鉑鈞,學的是交通管理,又通過普考,不愁沒出路,卻因父母年紀漸長,為照顧雙親而返鄉接棒,至今邁入第6年。他笑著說,蟲害、用藥、農場管理等處處是學問,至少還得磨個10年。
自稱還沒出師的王鉑鈞,卻已將電腦專長,導入行銷及出貨管控,補足農民最弱的環結。
王鉑鈞說,文旦因產期高度集中,每到中秋總是忙得不可開交,在焦頭爛額之際,對於顧客一通通詢問出貨進度的電話,總是乏於應付。於是他自行寫了程式,讓以往得花半小時的查詢動作,透過電腦迅速得到解答,提升末端消費者服務的效率與品質。
此外,王鉑鈞架設網站、部落格、臉書,透過網路行銷,讓自家文旦吸引新顧客上門,他觀察,公司行號的團體客層習慣透過網路取得資訊,希望透過網路打開市場能見度。
王鉑鈞坦言,返鄉不是他人生計劃的一部份,但投入農業後,體力上雖然勞累,卻解除半夜起來寫程式的精神壓力,他已將務農視為一輩子的事業。
柚子加工 拓展通路
不過,接棒過程不免出現新舊思惟的拉扯,王鉑鈞的電腦專業雖獲得充份授權,能夠自由發揮,但在農耕領域仍無法心隨意轉,他想嘗試草生栽培,卻撼動父母的傳統做法與想法,好不容易爭取到4分地,試行草生栽培,希望透過一次次微調,在傳統與現代中找到均衡點,在多變天候下,走出一條新路。除了農民的努力,麻豆農會面對多變的氣候與市場也加速調整體質,以今年中秋節為例,因與「白露」相隔只有短短5天,文旦銷售期比以往短,不少農民擔心消化不及、供需失衡,恐有滯銷危機,農會未雨綢繆做了準備,這幾年已將觸角延伸到柚子加工品。
檢視柚子的營養成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纖維素、蛋白質、有機酸及鈣、磷、鎂、鈉等人體必需元素,有助於消化及排泄,可保持皮膚彈性、抑制黑色素形成等功用,對講究養生防老的現代人來說,是最天然的養生水果。
據本草綱目記載,柚皮氣味甘辛、平、無毒,可消食快膈,散憤懣之氣及化痰等功效,民間亦有以焚燒柚皮驅除蚊蟲的做法。農會運用文旦的特性與營養成份,以「柚之寶」為品牌,先後開發柚香系列的乳液、洗髮精等保養品;文旦柚茶、文旦柚皮防蚊貼等產品,除確保文旦鮮果市場的優勢,進而拓展多元通路,減少生產過盛的壓力,為文旦產業開出一條新路。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鄉間小路2011年9月號,由豐年社提供
>看詳細鄉間小路介紹
>快加入鄉間小路Facebook粉絲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應網站團隊人力調整,即日起關閉部落格留言功能,懇請見諒;為顯示過往留言資訊,您仍可見到留言框,但您的留言將無法發布。
若對本公司代理或銷售的肥料、種子商品有疑問,歡迎透過 iGarden 網路商店選單的「聯絡我們」功能與我們聯繫。
如有栽培相關問題,可直接搜尋本部落格找答案!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