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草坪常用的草種介紹系列(一)概論-草坪定義與功能
photo credit: Azaleas in Borde Hill Gardens 2 via flickr (license) 作者 玫瑰中心/呂學義 一、草坪定義 草坪是指在地表上經由修剪特定植物所產生的植被覆蓋,此植被覆蓋包含植物地上的葉部組織,以及地下的根、莖部組織與近地表的土壤糾結混合所形成的土層。生長在草坪的植物泛稱為草坪草,一般具有密生的特性,通常需配合修剪以維持平整的表面。 二、草坪的功能減少雨水沖刷防止土壤流失 透過草坪草所形成的植被覆蓋,可減少降雨時,雨滴對地表土壤直接衝擊的力量,同時也可減少地表逕流造成的土壤流失,這是草坪所提供的水土保持功能。 協助地表固定空氣中的含砂量 經由草坪草地上部葉片的攔截,地表的風沙可沉積到草坪內,發揮靜砂定砂的功能。 降低土表溫度 草坪草植株的蒸散作用及正常吸水作用,會透過根部將土壤底層的水分帶到土表,可降低土表的溫度。 吸收音波減少噪音 草坪草地上部葉片所交織形成的構造可有效吸收音波,而達到減少噪音的功能。 減少太陽反射的炫光 草坪草可吸收部分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可減少反射太陽光的強度,更由於地上部葉片所交織形成的構造可改變太陽光反射的角度,進一步減少太陽光反射的炫光。 釋放氧氣 大面積的草坪綠地,因白天大量的光合作用,可釋放大量的氧氣,可改善空氣品質,提供動物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氧含量。 提供運動時的保護 對具有肢體接觸性的運動而言,可提供人體碰觸地面時的避震效果。 台灣地區常用的草坪用草大多為禾本科草,而禾本科各部位的差異性,是很重要的分類依據,所以先了解一下禾本科的各部位名稱,有助於草種識別。 禾本科植物各部位名稱如下: 葉片(葉身):就是禾本科草形成草坪的主要部分,也是主要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葉鞘:葉片基部包裹著莖的部位。 葉領:葉片語葉鞘相連的部分。 葉舌:葉領內部薄膜狀或毛狀的物體。 葉耳:葉領外尾端突出的部位。 根冠(短縮莖):莖基部與根相連的部位。 分蘗:由根冠生長點長出的另一個植株個體稱之。 走莖(匍匐莖):植株的側走莖匍匐在地表面者稱之。 地下莖(根莖):植株的側走莖深入地表的土裡者稱之。 花穗:植株開花的部位,通常禾本科花穗上花序的排列,適合本科植物份類上很重要的部位,但是由於草坪因為經常修剪,所以花穗常未抽出即被修剪掉,所以一般草坪用草要以花穗來判別的機會較少。 台灣草坪常用的草種介紹系列(一)概論-草坪定義與功能(即本文) (二)百慕達草、類地毯草、地毯草、假儉草 (三)結縷草(芝草)、奧古斯丁草、百喜草 (四)垂愛草、黑麥草、高狐草、珍珠草 延伸閱讀草坪的建立步驟與管理-施肥、除雜草、修剪、改善土壤 花寶園藝大學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