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花札遊戲中,將十月份季節花翻譯為楓,包含楓間鹿、楓上青短以及兩張楓牌;然而原文日文中使用的漢字卻是「紅葉」而非「楓」,紅葉與楓有什麼差別呢?
台灣秋天赴日賞楓團熱門,其實在日本傳統不用賞楓而稱為「紅葉狩り」,為平安時代傳承下的風俗,早期以「狩り」多有為了獲取什麼而入山野的理由,而紅葉狩り則是愛慕企求紅葉的自然之美,而走入山野尋找,此處代表的是欣賞,但平安時代確實也有實際採集紅葉,以供鑑賞的形式;此處的紅葉二字讀法為もみじ(Momiji),此讀音的來由為「揉出(もみいづ」,即紅葉代表了秋霜與時雨將色彩漸漸揉出,是令人充滿想像的情境。
但紅葉另有讀法為こうよう(kouyou),不同讀音代表廣狹義的紅葉概念,也可追溯語言的歷史。
早期萬葉集多使用平假名もみじ,當時喜愛黃葉之美,故為廣闊的紅葉黃葉概念;然而至平安時代後,人們逐漸欣賞紅葉,使用「紅葉」漢字也就多了起來;其後才有了以漢字的音讀こうよう。原本兩種讀法的意義相同,但現在以こうよう來說明葉色變化的情況多了,而說到もみじ以單純紅色的紅葉為主,或者可能會讓人直接想到楓樹。因此目前廣義的紅葉(こうよう)從指包含紅黃葉或紅葉的眾多落葉樹木,而較狹義的紅葉(もみじ)則為純紅的紅葉風景或更狹義的日本楓或楓屬植物。
而落葉前樹葉為什麼會變色?樹葉由綠轉紅的顏色變化,在於日照(秋冬日照減少)及溫度的因子(日夜溫差)影響下,葉綠素生成逐漸緩慢或停止,使得花青素進而顯現出來的顏色,便是我們所看到的紅葉。
不同的樹種展現的顏色變化不盡相同,甚至連甚至不同品種的楓樹也有差異,例如紅楓會變成鮮紅色,糖楓是橘紅色,黑楓葉片會變黃,甚至是櫻花、爬牆虎等,所展現出來的都是不同的風情,日本人對於紅葉的顏色更有一套獨特的色彩學理論,依照不同的溫度所呈現的色彩變化把顏色分成茜色、柿色、紅色、蘇枋色、牡丹社及赤朽葉。
轉色的過程中,不僅可體會季節的更迭,也可窺見日本人的美學上的無常觀。
無常源自佛家用語,認為一切事物本質皆在流動變異,無法持續存在同一狀態,日人稱諸行無常。原本佛家認知生命中必然的無常,屬於宗教及生命的哲思層面,日本人在美學上納入了此觀點,由於理解一切無常,故並非花好月圓才叫作美,落葉、蕭瑟、孤寂之中,亦有著專屬於那個狀態的美,而珍視事物轉變的過程。
其實每個園丁的心中,或許從日常照顧植物中,感受花園隨時間細微的改變,心愛的草花從種子、小苗到盛開的植株,卻總有凋謝的一天,也能從自然中體會相同的「無常」心情。
位於低緯度的台灣,較少有機會能欣賞一片綠黃紅變色的落葉風景,但許多旅行團也於秋天推出的就近赴日賞楓行程。紅葉除了色彩變化,位於不同景點也各有風情。例如以紅葉聞名的京都,陷入與古都、寺廟營造出的懷舊與沉思;或是東北奧入瀨溪旁賞楓,自然融入溪澗山林之美,能讓人體會到日本插花藝術中,時以枯木褐葉為架構的根源。
也來欣賞一些應用楓的花藝作品:
(由左至右依序為:池坊華道會/河嶋則子、瑞玉會/胡雲霞、小源流/王翠如作品)
而說到楓,不禁也會想到唐朝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早期國文課本多翻譯為對著江邊的楓樹、漁家燈火難以入眠,但近期也有人考證認為是江橋、楓橋兩座橋,頓時破壞了少女時代的想像風景: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最後再回到花札,為何十月的紅葉牌中,要有「楓間鹿」這組牌呢?先前在七月之萩提過,鹿肉因其紅肉令人聯想秋天,故在古詩集中常與萩花並列,其實鹿肉別稱もみじ,正是來自於紅葉的讀法之一。有說法是因獵鹿時正是紅葉時期,也有說法是色彩紋路類似,也有說法是其實正是這張「楓間鹿」造成此讀法,為何需要別稱?則是當時禁止食肉的僧侶使用的詞彙(除了鹿肉稱為紅葉,其他還有馬肉稱為櫻花、豬肉稱為牡丹的說法)。
另外來看看本次的現代花札是迪士尼版本,「楓間鹿」當然就變成了「楓間斑比」囉!你看到它在哪裡了嗎?
花札系列連載中
>免費線上花札小遊戲
>詳細花札遊戲玩法說明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應網站團隊人力調整,即日起關閉部落格留言功能,懇請見諒;為顯示過往留言資訊,您仍可見到留言框,但您的留言將無法發布。
若對本公司代理或銷售的肥料、種子商品有疑問,歡迎透過 iGarden 網路商店選單的「聯絡我們」功能與我們聯繫。
如有栽培相關問題,可直接搜尋本部落格找答案!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