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淨瑋 圖/楊川宏、董淨瑋
如果可以用時光照相機,對著篤加村民「喀擦」一聲,顯影後的一張張「塭仔囝仔」黑白照,將是代代黝黑精瘦的面孔,眼睛因海風些微瞇起,圍海築塭的墾具散落魚寮前,身旁簡陋泥濘的魚塭,連著後頭不斷向海擴張的海埔鹹地,形成畫面上無垠的地平線。一閃而逝的光影紀錄,正是被虱目魚哺育茁壯的篤加村和其村民,最貼切的村史照。
要探照篤加村百餘年來的魚塭變遷,不得不透過清朝、日治及至光復以來的地圖輔助,查看聚落地從海中沙汕變為瀉湖、湖沼,而至臺江浮覆、曾文溪改道淤積形成的海埔陸地,由滄海入桑田的地形演變。這一緩慢而劇烈的土生過程,使聚落地逐漸遠離沿海,在水利設施尚未健全的時代下,早年引海水養殖的魚塭皆轉為依賴降雨的淡水「看天塭」。
隨著日治中期大排水利建設完成,海水漲潮時可循水路注入魚塭,鹹淡水混合的充足水源,和當時新式養殖技術的引進,使得魚塭數量和產量快速成長,村民紛紛專營虱目魚養殖。日漸龐大的魚塭規模,以聚落為中心逐漸擴大到四周,並進而催生出塭主持份合股,推選「長哖」為首的魚塭管理制度,讓篤加村邁入虱目魚如績優股的瘋狂時代。
50年代˙塭丁習功
因虱目魚繁富的時代背景下,造就出左右臺南養殖漁業的大人物,耕塭篤實的小人物亦鑲嵌其中,緊貼著虱目魚運轉人生。1955年,剛從北門初中畢業的邱秀雄,隨即進入魚塭工作當總舖,在管理制度成熟的分工下,從煮飯打雜的基層開始做起。生澀打拼的小夥子,得每天料理十多人的三餐,打掃清理魚寮起居,閒餘時間也要跟著塭丁到魚塭幫忙。忙碌瑣碎的總鋪生活過了兩年,讓小夥子磨練出塭仔男兒的氣味和技術,終於升級為塭丁,必須擔負一人顧看五甲魚塭的責任,同時享用每月200元的薪勞,外加利潤分紅的獎金,和不愁吃住的福利。
提到以長哖為領導者,下轄二手、塭丁、掌櫃和總舖的塭工組織,邱秀雄不忘提醒當時月薪贏過公教人員的待遇,要進去魚塭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須靠親戚關係介紹或是具有作塭仔的內行本事,才能成為其中一員。當時他也深知這點,把握塭丁時期的工作經驗,詳實記錄淺肚養殖的眉角,暗暗學習觀察資歷較深的塭丁,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養殖觀念。
60~70年代˙販頭歲月
1963年當兵退伍後,邱秀雄開始運用每年農曆十月後的魚塭閒期,找熟識的塭仔頭批魚貨,不管鹹淡水的虱目魚、吳郭魚、鰱魚、草魚等都抓,批到臺南市魚市賣給小盤商,當時自己抓魚、跑批發的人並不多,生意很容易成交,這讓初試買賣交易的他嘗到了甜頭,也嗅到批發魚貨的可能商機,因而大膽轉換塭丁為販頭的身份。憑著塭丁出生的判斷技術,和篤加村豐沛的養殖人脈,邱秀雄很快就在批發魚市中占有穩定的市場量。他回憶當時車來船往的臺南魚市,多得是遠送到澎湖、臺東、臺北、臺中的船運貨車,熱鬧興盛的交易網絡,讓他敢放膽自己喊價自己批賣的魚貨,即便中小盤商吃不下,也有北中東部的貨運市場作後盾,不怕賣不出去。
就這樣,他以信用和膽量攢足了一些積蓄,1979年得以讓一家四口搬到佳里市鎮,也開始有餘力陸續買下自己的塭仔。時過四十歲的壯年勤懇,恰逢養殖漁業的顛峰年代,讓他和另一半拼了命的搶時機,兩人包辦大賣、小賣、顧塭、塭市的產銷上下游,形成家庭即公司的經營雄心和運作方式,確實為他們賺了好幾桶虱目魚金桶。
80~90年代˙塭仔態度
然而,1989年之後,隨著魚塭由淺肚改為深肚,虱目魚量爆價跌,原來的魚塭分工組織和專業技術不再需要,小股小坪數的小人物狼狽退出追金市場,擁有厚實資金的大人物陸續登場,收購魚塭、精簡人力、集約式養殖的企業經營方式,使得臺南安平至七股一帶,舉目動輒100甲以上的塭仔成片,汪汪水格已成塭主的帳戶欄目。小人物如邱秀雄,有幸仍有六甲魚塭地,得以安分做回永遠的塭丁,日日巡塭仔、餵飼料兼練身體,上市場小賣自家魚,和顧客談天兼做生意,生活作息依歸魚塭水車、電表的開關規律操課,大把空閒時間就留給鄰里好友,相約回到篤加村走棋泡茶。調適樂觀的性格,是前半段隨虱目魚起伏的人生中,所留下的塭仔態度,已刻劃在七個十年的年輪中。
Data
生產者:邱秀雄
產物:虱目魚魚苗、虱目魚成魚、白蝦
產地:台南市七股區篤加里121-1號
電話:06-7211958
本文摘自鄉間小路2012年9月號,由豐年社提供
>看詳細鄉間小路介紹
>快加入鄉間小路Facebook粉絲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應網站團隊人力調整,即日起關閉部落格留言功能,懇請見諒;為顯示過往留言資訊,您仍可見到留言框,但您的留言將無法發布。
若對本公司代理或銷售的肥料、種子商品有疑問,歡迎透過 iGarden 網路商店選單的「聯絡我們」功能與我們聯繫。
如有栽培相關問題,可直接搜尋本部落格找答案!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