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圖 /曾文田 本文轉載自鄉間小路91年八月號
台東縣太麻里鄉的金針山,每年7- 9月金針的採收期,即呈現一片忙碌的景象,山上採金針、工廠加工金針,以及屋頂上、公路旁、庭院前曬金針的景象,一片豔麗金黃,宛如走入金黃色的世界!
台東縣太麻里鄉的金針山,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玉里鎮赤科山等地,都是著名的金針產地,但以太麻里鄉的金針山最富傳奇性。
太麻里金針山的開發,是一則為人津津樂道的「山中傳奇」。據在太麻里金針山上種植一大片金針,也是金針山開拓先鋒的李盈源指出,金針山原稱「金山」,山頭上滿山樹海,蒼翠蓊鬱。早在日據時期,原為瘧疾藥材研究的實驗林區,專門栽種金雞納樹等藥材,至台灣光復後,因管理不善,開放供民間租用造林,而改為造林區。
民國47年間,「八七」水災後來自雲林、嘉義的民眾,大舉遷徙移民「後山」,而以移居至台東縣太麻里地區開墾者較多,後因太麻里已無平坦耕地,乃朝大王、北里二村的山區發展。來自嘉義縣梅山鄉山區的李明忠、李盈源兄弟與蔡洋考等人,發現這片海拔800- 1200公尺的山地,很適合種植故鄉梅山、竹崎山區生產的金針,李氏兄弟於是變賣家產,將所得現金分批購買400萬株金針苗,再循著兩尺寬可供行走的山徑,用人工一擔擔地扛上金山。
隨後,又有嘉義鄉親蔡鳳幸老先生投資,栽種18甲的金針,加上陸續遷入山區墾殖的移民,共有37戶鄉親定居在金山上。幾年下來,原本約2000公頃的原始森林,剩下不到1公頃,舉目所及,當年的「藥山」已完全改觀,盡是金黃閃閃的金針園。民國55年,李盈源參加太麻里鄉的鄉民代表選舉,不但贏得高票當選,還一舉登上副主席的寶座。57年李盈源在鄉代會中,建議將金山改名為「金針山」,獲得其他代表一致支持,當年的台東縣長黃鏡峰,還特別率領多人上金山,探訪這群在山區奮鬥的居民,並同意更名為「金針山」,從此打開了金針山傳奇的「首部曲」。
李盈源回憶,30年前是金針山的鼎盛時期,但見滿山遍谷都是採收金針菜的人潮,最多的紀錄是一天達1500人,上山、下山的產業道路上,賣熱食、冷飲的攤販,不絕於途。曾幾何時,由於金針走私猖狂,加上各地一窩蜂搶種,導致生產過剩,以及金針「含硫」事件等因素後,國內金針價格每況愈下,在70年代逐漸走下坡,金針農的風光不再。如今,這段黃金時期只留下片段回憶!
冷淡多年的金針山,在行政院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的指導下,改善金針菜的加工品質,金針的價格又回升,促使農民重燃起希望,勤加採收與加工,使金針山漸漸地回復往昔的輝煌景象。
金針山經濟栽培的金針品種,稱為「橙萱」,橙黃醒豔的花朵,在每年的盛花期,為城市人難得一見的景觀。近年來,政府倡導綠美化環境及休閒農業,在前太麻里鄉長王樹木努力推動觀光休閒農園,配合政府「休閒農業」政策下,逐年改善佳崙產業道路的路況,並輔導農民採用產業觀光的方式來經營金針山,其特殊景觀極具發展潛力,可重現二、三十年前的繁華景象,同時,也讓遊客親手採摘金針,體驗田園樂趣,開創金針山的「第二春」。
太麻里金針山的天然資源非常豐富,除了有優美的高山、溪流、瀑布、峽谷、鐘乳石洞等自然景觀外,當地青山休閒農場主人蔡青山,將30年前的木造金針菜乾燥加工廠,加以整理後展示,讓遊客能一睹早年金針菜加工廠使用的器具,認識金針的產業文化。同時,從農場下方的步道開始,在15公頃的山坡地,有一大片配合政府鼓勵造林政策的造林地,目前已展現美麗的成果,一年四季有櫻花、杏花、杜鵑、「大地的喇叭手」台灣原生野百合、「夏雪」油桐花、金針花、楓、槭、樟、櫸、楠、赤楊、筆筒樹、烏心石等花木可供觀賞,走在休閒步道上,滿山鮮紅、粉白的花朵,猶如置身仙境之中。尤其日出、夕照、雲霧、彩虹等自然景觀,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台東縣太麻里鄉夙有「日昇之鄉」的美名,每年4- 5月間,金針山上的台灣原生野百合,分佈在草生地及金針園裏,一片綠色的田野,點綴著白色帶有陣陣清香的百合花;金針花產期以8、9月為最高峰,此時,山坡上一片金黃色的花海,家戶前的曬場上,也有黃金般的金針,讓您體驗農村的辛勞及豐收的喜悅。走在視野非常遼闊的稜線上,有觀景涼亭、健康步道、觀景台等設施,並有林間步道穿梭其中,歡迎您來此欣賞旭日東昇、花海、雲霧、太麻里與台東市的萬家燈光美景。
本文摘自鄉間小路2002年8月號,由豐年社提供
>看詳細鄉間小路介紹
>快加入鄉間小路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