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鄉間小路
文/圖 沈岱樺
每年九、十月間,恆春半島落山風初起,蔥農便開始播種育苗。此區特有強勁的落山風不僅可抑制洋蔥球莖向上生長的力量,使得洋蔥個頭結實渾圓、味道濃郁;落山風帶來的乾空氣,更減少了清晨露水所引起的「露菌」病害,洋蔥不但肉質厚且品質佳。素有田裡黃金之稱的洋蔥,在屏東地區也有一段黃金外銷歲月,當地農民與農業推廣人員談起這段故事,耳畔彷彿聽見思想起。
「小時候種洋蔥完全走手工路線,每到農忙被抓到田裡剪除蔥桿,都是臭著臉去幫忙…」林昇風談起跟著自己一起成長的洋蔥,有如闖進時光隧道的領隊,每一步皆能侃侃而談洋蔥對車城人記憶的重要,時而辛酸時而甘甜,無疑是洋蔥帶來的人生滋味。
黃金歲月一甲子
二月的臺北還是濕冷天,五個小時內的南北車程已幫我們轉換成豔陽天模式。來到車城尋找田裡的黃金-洋蔥,先找車城農會推廣股長林茂盛,林股長帶著我們到資深農民林昇風的家中,了解洋蔥落地恆春半島的歷史與栽種過程。
臺灣原來不產洋蔥,早年洋蔥都從日本進口,日據時代雖曾研究試種,但皆告失敗而中止試驗三十餘年。直到民國39年才又開始試驗,至民國43年,臺灣才自行生產洋蔥成功,此後數年產量大增。
隨即由大量進口而轉變為大量出口,產地則由中部快速轉移至南部,大量集中在高雄的林園、屏東的車城、恆春及枋山等鄉,所產洋蔥約半數內銷、半數外銷,外銷主要以日本為主。算一算洋蔥在屏東地區落地深根也快一甲子,和昇風大哥差不多歲數,昇風大哥說:「早年外銷日本是用木箱裝洋蔥,釘一個木箱可以賺五角,是非常好賺的外快,……,外銷洋蔥則以外銷沖繩最多,沖繩人吃洋蔥吃得最兇……」再過不久,木箱就改成網袋,也是後來市場上常見的洋蔥包裝。
有身分證的洋蔥
昇風大哥邊回憶那段年少的洋蔥外銷史,邊拿起天天筆耕的洋蔥日記告訴我們:「再加入產銷履歷之前,我就開始記錄洋蔥的生長,隨時掌握投入的人力與資材成本」。車城地區的農民與輔導農會觀念好,願意投入產銷履歷的認證工作,在民國97年取得首家產銷履歷認證,當時於全國大型量販超市如松青超市、家樂福、興農超市等都可以買到安全健康的洋蔥。
即便,洋蔥外銷的黃金時代到了民國七十幾年開始走下坡,如今有身分證的洋蔥不怕沒銷路,林股長說:「車城農民與推廣人員為了提高洋蔥的經濟價值,也開始製作成多種加工食品,如:脫水洋蔥片、洋蔥粉,洋蔥香料、洋蔥香料、洋蔥罐頭等。」
分享完洋蔥日記,昇風大哥領著我們到洋蔥田間,看看洋蔥在落山風下奮力生長的模樣,我們也發現洋蔥的生長大小差異懸殊。「去年中秋過後播種育苗,不巧遇到好幾天的雨,把蔥苗淹死了,洋蔥現在有大有小是因為二次播種的關係」昇風大哥解釋。洋蔥育苗播種後的40-45天,最適合移植苗株,移植之後就開始進行田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
靠近採收期,洋蔥會有倒伏現象,林股長說:「通常農友會等葉片萎凋後再採收,蔥球較成熟、水份含量較少、貯藏力好。」洋蔥採收之後,必須初步清除外表鱗片(皮膜),爾後在盤商或菜販販賣的過程中,也會再適當地清除部份皮膜,這些皮膜中含有很豐富的色素,是一種很好的天然染料,所以想要以它作染料的人可以到市場撿取,或請菜攤幫忙收取。
藏種於農的思考
這趟車城洋蔥行,正好碰上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的洋蔥品種田間調查。隔天一早,我們也跟著農試所的研究員前往恆春試驗田。看著每位研究員在日頭之下,記錄著洋蔥品種的成長日記,好替農民篩選適地適種的洋蔥品種。
旗南分場的黃祥益研究員和我們聊著洋蔥種子更深層的問題,以及當地老農狀況。我們都很擔心國產洋蔥量會日漸減少,原因在於洋蔥屬於溫帶大田作物(大田指的是耕地面積大),為長日照品種,但臺灣屬於副熱帶氣候,需要短日照品種,但種苗公司在全球經濟考量之下,只會越來越萎縮短日照的種子數量。當務之急,高雄改良場一直在篩選適地適種的國產洋蔥品種。
從外銷年代到產銷履歷,車城洋蔥是屏東地區第一個取得產銷履歷,但萬萬沒想到產銷班班長竟在去年意外事故,產銷履歷的執行工作等待考驗與接手。不過在這趟的產地拜訪後,強烈感受到農民、推廣人員、研究人員等都非常積極用在地觀點思考洋蔥產業,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更應該好好支持這一年一收、吹著落山風的田間黃金-洋蔥。
產銷履歷小Data
屏東縣車城地區農會
生產者:林昇風
加入年份:民國96年
產地:屏東車城
電話:08-8822868
本文摘自
鄉間小路2012年3月號,由豐年社提供
>看詳細鄉間小路介紹
>快加入鄉間小路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