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小本山葡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小本山葡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民俗植物-小本山葡萄


作者 文圖 / 陳增蔚 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

小本山葡萄

學名:Vitis thunbergii
英名:Wild grape
科別:Vitaceae 葡萄科
生態與性狀:慢性藤木,幼枝有稜而幼嫩的部分有褐色細毛,葉具有長柄,為 三角卵形,頭端尖銳,基部為心型,深綠色,葉背長有紅褐色棉毛;花期6-8月,花小,淡黃綠色。果期9-11月。
民間療效:對於風濕、腎虧、腎虧性眼疾、頭痛、白帶、肺疾、腰痠以及痔瘡等均有治療的功效。

葡萄除作為釀酒和鮮食之外山,一般人可能還不知道常在山野會發現到的野生種葡萄,雖然含糖量不高,經濟價值低,但是中醫上卻是民間傳統藥用植物。屬於葡萄科植物 (Vitaceae) 的小本山葡萄之根部,已被列為為台灣原生藥用植物;具有調節人體生理功能、適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機能性食品。

小本山葡萄分布在平野至山區灌叢,為蔓性藤木、葉互生,長4-12公分,寬3-10公分,花序掛列成類圓錐花序,花小,淡黃綠色。花期6-8月,果期9-11月。中醫對其機能性的說法是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活血通經、益腎強肝明目之效。外用於跌打損傷,治筋骨疼痛等。

較為科學的實驗數據則顯示其萃取物有抗致突變性(antimutagenicity)的功效,此亦其機能性的主要訴求之一。山葡萄也是原住民常使用的食材,山葡萄露、山葡萄豬腳、山葡萄燉雞,加上中藥材羊奶頭,具固筋骨補腎氣的功效,有效減緩腰酸背痛的文明病。

生活工藝應用方面,小本山葡萄藤是手工藝品的原料,原住民技藝中的藤編,及大量採用小本山葡萄藤。台灣原生之小本山葡萄,不但適應台灣風土,更具生長強健等優勢;若能妥善利用並開發相關機能性商品,在藥理、食品上頗具發展潛力。

[鄉間小路]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