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推動古巴獨立運動的地下組織借用野薑花的穗狀花序,祕密傳遞訊息。 |
文字.攝影/范僑芯(佐餐文字)
5 月晚春微風徐徐,竹苗客家村除了油桐花之外,群起陣陣飄香的,莫過溪野邊的野薑花最為明顯。野薑花於我而言有著特殊情感。
打 20 年前父親隨著臺商外移的潮流,遠赴他鄉工作之後,每遇寒暑放假之時,只得靠母親獨自偕家兄、舍妹與我三位幼小出門放風。內灣支線火車,是不諳自駕遊的母親最常選擇的地點,雖然已經去了上百回,倒也不礙事,因為對小孩而言,稍稍遠行就會興奮無比。母親總會在出車站的不遠處,買上幾顆野薑花粽子,領著我們坐在車站廣場前的階梯,看著街頭藝人的表演,我永遠記得那幅場景,簡單、美好、滿足,就如同清雅悠揚的野薑花香氣,縈繞我半生回憶。
野薑花粽的香氣,主要來自晒乾研磨根莖製成的調味粉。 |
野薑花、革命與古巴國花
長大之後,我在某次機緣下意外得知,原來野薑花竟是古巴的國花。據說,從 19 世紀末期開始,部分古巴人組成革命黨,試圖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追求古巴獨立。但在長期殖民監控之下,革命黨豈能輕易得逞?於是基於隱密安全的考量,革命軍便想出透過野薑花來傳遞訊息的辦法,一則,野薑花特有穗狀花序,其結構複雜繁多,一苞多長,可以透過人為抽取花序,排列出不同訊息,如摩斯密碼;二則,野薑花香氣濃郁迷人,配戴在尋常女子身上,顯得優雅合理,只讓殖民者覺得此處女子特別芬芳美麗,不曾察覺有異。
藉此二優點,革命黨地下組織得以運行順利,而女革命軍與野薑花自然成為建國功臣,此後便視野薑花為國花。
後來,每每在我吃到野薑花粽時,總想起這段故事,以及 20 年來總是一肩扛起家中所有責任,並在家務繁忙當中還抽出空檔帶我們去吃野薑花粽,走在山野溪邊賞野薑花的母親。
母性的強韌與婉約,在野薑花上表露無遺。
油炸野薑花是內灣老街的特色小吃。 酥脆的麵衣包裹住野薑花優雅的香氣,很是迷人。 |
野薑花的觀賞與食用
早期野薑花隨著移民潮而來,逐漸在臺灣落地生根,因為其喜好潮溼環境,大多長在山林溪邊,不過近些年來,由於野薑花的觀賞及食用性質越趨多樣,商用價值亦越來越高,屏東牡丹、鹽埔等地也有種植。野薑花從頭至尾皆能食用,徹底展現甘願犧牲奉獻的母性光輝。其盛開花朵經常拿來油炸、快炒,抑或泡茶;含苞花朵作為蔬菜、野薑花粽餡料;葉片形狀長而寬,作為粽葉再好不過。其中最為特別的是根莖部位,外表與普通食用薑無異,卻獨有淡雅的野薑花氣息,在早期物資缺乏時,婦女會將野薑花根莖晒乾研磨,作為調味料之一,是野薑花粽最重要的香氣來源,但天然手作的東西總是比較難穩定,根莖如同人生,有苦有甜,風味難以捉摸,遂有業者自請食品專家特調,以穩固品質。後來,主導野薑花品種改良技術的桃園農改場,也加入了研發野薑花調味粉的行列,使得野薑花成為更為普遍的臺灣滋味。
有趣的是,以野薑花粽聞名全臺的內灣,多數店家名稱都以家中女性為首,如「范阿嬤」、「羅媽媽」、「大嬸婆」、「娥姐」等等。
女性與野薑花的牽連啊,真是情長。
【臺灣究小食】專欄作者│簡介
范僑芯
不是很勤儉但很硬頸的客家人。畢業於法國巴黎斐杭狄高等廚藝學校,踏上想不開的廚藝之路。為了追尋臺灣飲食文化的根本,秉持著以農為本的精神,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陰錯陽差開啟寫作人生,以粉絲專頁「佐餐文字」闖蕩江湖,著有《巷弄裡的台灣味:22道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分享各式珍饈故事,展開執筆持刀的生活。本文摘自鄉間小路 2021 年 5 月號,由豐年社提供
>看詳細鄉間小路介紹
>快加入鄉間小路 Facebook 粉絲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應網站團隊人力調整,即日起關閉部落格留言功能,懇請見諒;為顯示過往留言資訊,您仍可見到留言框,但您的留言將無法發布。
若對本公司代理或銷售的肥料、種子商品有疑問,歡迎透過 iGarden 網路商店選單的「聯絡我們」功能與我們聯繫。
如有栽培相關問題,可直接搜尋本部落格找答案!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