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芒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芒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臺南玉井芒果,夏日最佳情人

photo credit: Everjean (evert-jan) via flickr cc

文、攝影/余世芳

鮮甜的芒果滋味在口中散開,綻成此時最清爽的一道風景。熱情又暖的外皮、金黃多汁內裡,讓芒果無疑成為夏季最稱職的代言人。盛夏前,從 3 月起,芒果家族中的土芒果率先上市,金煌、愛文與凱特等品種依序採收,一路到 10 月,都是甜蜜蜜的芒果季。

臺南市玉井區的農地面積有 4,400 公頃,其中有約 1,700 公頃的農地栽種芒果,其中玉井鄉農會栽種芒果的果樹產銷班就多達 20 個。不只是果農,若將跟芒果種植、加工、販售、服務等有關的各行各業都納入估算,這座山城中有五分之三的人都圍繞著芒果生活,而此地最早種植芒果的人應是當地農友鄭罕池。

耐旱、深根且抓地力強等特性,芒果是適合種在山坡地的果樹。

臺南玉井區農會總幹事黃澄清。

根據玉井鄉農會總幹事黃澄清表示,愛文芒果於 1954 年自美國引進,經農業試驗所試種後,再交由農民試產,而玉井在 1962 年成為試產區。不過,當時一般民眾並沒有太多閒錢消費水果,鄭罕池還被同鄉嘲笑:「放著能賺到錢的甘蔗不種」,但他仍自告奮勇地種了 100 株愛文芒果,卻在隔年遇到霜害。雖然老天爺只為他留下 4 株芒果樹,但他沒有因此灰心,而是用套袋護芒果、嫁接再繁殖等方法,讓這「倖存」的 4 株芒果樹爭氣地為他帶來了收成,他也因此獲得「愛文芒果之父」之稱。

試產有成,讓玉井成為政府欽定的芒果專業區,也奠定玉井芒果產業的根基;隨著鄭罕池將一簍簍愛文芒果運送到臺南冰果室與臺北中央市場推銷,玉井愛文芒果的知名度與身價跟著水漲船高,大量的需求也帶動當地種植風氣。

芒果樹吐出的葉芽。

臺南玉井盛產芒果,時常能看見芒果花開的美景。

疏果大考驗


而在芒果照顧工作中,最考驗農民的當屬「疏果」這門功課了。

「疏不疏果,牽涉到養分競爭的問題。」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石佩玉以愛文為例,點出箇中差異。她解釋,若把握一枝花穗只留一果的原則,疏果後的愛文可長到 350-500 克,反之則不到 300 克

一穗留一果,養分集中,長大後的愛文芒果品質更優。

常見的芒果品種中,愛文可算是最難照顧的,因為愛文的結果率受氣候因素變化的影響很大,且需要明確的低溫、乾燥訊號才會開花結果;不同於金煌可先採下來催熟,愛文得「在欉紅(掛在樹上完熟後再採收)」才漂亮又好吃。

農會推廣部主任朱銓哲說,因為愛文不易落果的特性,少了「天擇」的助力,總是讓果農覺得每一顆都漂亮、捨不得摘除,但心軟只會增加後續套袋與採收的成本,最後因為賣相不佳而價格下降。

此外,朱銓哲強調,「一棵芒果樹要採到完,可能要 45 天。」每天都得一顆顆隔袋檢視,成熟了才採收,也正因掛果時日長,一旦遇到颱風來襲,大風大雨就把好不容易的收成打落到地化為烏有。

果形如雞蛋般大小時,就可以準備套袋了。

一年四季都是芒果好時節


芒果樹要在 11 月時枝梢成熟,配合冬季的乾燥與低溫,才有辦法花芽分化。因此,臺灣的芒果一般是在 11-2 月間感應低溫,隔年的 1-3 月開花結果。

品種不同的芒果,結果時間也有差別,中生種的愛文芒果採收期落在 6、7 月,晚生種的凱特芒果採收期則落在 9、10 月,輪番上市。農民為了產期調節、分散生產風險,大部分一甲地中有 7、8 分地是種愛文,剩下的面積則留給凱特。

雖說在日治時期引進的芒果品種,絕大多數都因適應性差而不復存在,但少數仍留存至今,如「香焦檨」成了臺灣農民用來與凱特雜交的「母本」,成功培育出金煌芒果。通常金煌芒果會先採收下來催熟,讓果實的熟度均勻,因此,同屬中生種的金煌芒果,5 月就能進入採收期。

芒果愛好者是所有水果迷中幸運的一群,3 月開始就能從土芒果開始下手,接著迎接金煌、愛文與凱特的到來,直到 10 月芒果季劃下尾聲;若覺得不過癮,想在 11 月到隔年 2 月這冬日時節中吃到在地新鮮芒果,「四季芒果」則能滿足芒果迷們的需求,不過因為管理成本高、產量少,消費者得要費點工夫在市面上尋找。


挑果儲果小撇步


而芒果又該怎麼挑選呢?石佩玉點出幾項芒果挑選要領:「自然完熟、果肩飽滿、近聞有香氣、果皮色澤具有品種特性,有果粉更佳。

由於不同品種的芒果盛產期不一樣,看到提早搶市的水果,先不用急著嘗鮮,因掛果期短,糖度累積可能還不夠;而判斷完熟的芒果,基本上是看它果肩呈現飽滿、膨起樣。此外,香氣與成熟度有關,聞香氣是幫助消費者在挑選芒果時,可同時判斷這顆芒果能擺放多久,若不打算馬上吃,可以挑選香氣尚不明顯的芒果。

「芒果是什麼品種,外皮就應是什麼顏色。」石佩玉舉例,像愛文是紅色系,就看它轉紅的比率,紅的越多就代表照光面多,糖度累積相對也較高;金煌芒果,若果皮呈現愈接近自然色素的橙色,就表示成熟度愈高;至於土芒果就是要綠色中帶一點點黃,才算較完熟。

另外,雖然果粉可能因運送過程碰撞而掉落,但若見到外皮有果粉的芒果,也可做為判斷果農田間管理是否良好的依據。

滿心歡喜地挑選完芒果,下一個讓人苦惱的問題就是保存方法了。朱銓哲表示,芒果成熟時,不只散發的香氣不同,果粉亦會隨著果肉逐漸成熟,將澱粉轉化成糖而退去,一旦出現外皮油亮的狀態,正是芒果最吸引人品嘗的時候,若還想繼續擺放,芒果的保存方法:記得用報紙包著放入冰箱,可以存放一個星期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2017《鄉間小路》6 月號)


本文摘自鄉間小路 2017 年 6 月號,由豐年社提供
>看詳細鄉間小路介紹
>快加入鄉間小路Facebook粉絲團

延伸閱讀

園藝達人栽培術:懷舊好滋味-土芒果


作者 玫瑰中心/王于姍

溫馨五月,芒果季節開跑囉!!!!

芒果為常綠熱帶樹種,在台灣每到夏季便是芒果出產的季節,也是台灣南區鄉鎮主要的核心產業與經濟命脈之一。而這次要介紹的是懷舊好滋味─土芒果─俗稱「柴檨」、「土檨仔」。


土芒果於西元 1562 年引進台灣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經多年馴化,主要盛產地區為台南縣、屏東縣。土芒果為漆樹科常綠大喬木,因此植株非常高大,高度可達 10 公尺以上,新梢紅色,花為聚繖狀圓錐花序,小又多為淡黃色,花期為 3-4 月。經馴化後適應台灣的氣候因此各地均有栽培,一般作為行道樹和熱帶果樹。土芒果的果實經濟價值高,新鮮果實可直接食用,其幼果加工處理後可做成情人果,成熟果則做成蜜餞。

土芒果的栽培管理由於植株病蟲害多以果實蠅為主,因此必須果實套袋,可預防果蠅為害減少炭疽病的發生,並且處禁果實上果粉的產生及防止日傷可提高果實品質。芒果樹植株過於高大因此需經過矮化、疏果、整枝修剪、嚴格用藥管理、田間栽培管理才能夠產生優良品質的果實。


土芒果為台灣最小粒的芒果,果肉鮮甜、多汁,果皮具有香味,唯一缺點即果實小因此果肉薄。食用時切記芒果性質帶濕毒,若本身患有哮喘、皮膚病或腫瘤,應緊記避免進食。芒果未熟時,果蒂部位會有白色汁液滲出會導致過敏。

現今鄉村推動觀光產業,結合了當地特產與觀光,如台南玉井、官田、新化、左鎮、屏東山地門,開放預約採果,讓民眾體驗「槓檨仔」的樂趣。有農政單位輔導施行產銷履歷制度讓民眾吃到高品質又安心的產品又結合觀光,讓民眾重溫小時的歡樂時光,別踟躕了,趕快計畫出遊吧!!!!

芒果延伸閱讀

南化芒果 國際接軌


作者 採訪‧攝影 / 徐清銘

六月天,打南化鄉間走過,記得搖下車窗,滿山遍野的愛文芒果正值熟成,風中滿溢濃濃果香,兜得一車芳香,足可回味三日。


天生熱情 毫不矯飾


愛文芒果是典型熱帶水果,天性熱情,毫不矯飾,果實成熟時,果香奔放,濃得化不開,論香氣之濃郁,除了果中之王榴槤,其他水果少有其匹;南化鄉正是島內愛文芒果最菁華產地,品質獨占鰲頭,產量也多,鄉內西南半邊的小山丘陵,盡是愛文天下,從6月進入採收期,直到7月底,果香無所不在。前人「踏花歸去馬蹄香」,今人巡行南化鄉間,不只滿車盈香,還可大飽口福。

芒果屬漆樹常綠喬木,國內栽植品種相當多,大體上可分為俗稱「土芒果」的本地種和改良種兩大類。「土芒果」其實也是16世紀由荷蘭人引入,經多年之繁殖,漸被馴化,儼然以本島在地樹種自居。改良種多為光復後由美國引進,著名的有「愛文」、「海頓」、「凱特」、「聖心」等,另外,國內果農還自行雜交培育出「金煌」、「金興」等新品種。


芒果是國內最具代表性水果之一,栽植面積超過2萬公頃,產量逾20萬公噸,以愛文最多,約7千公頃;後起的金煌也很受歡迎,土芒果雖然個頭小、纖維粗,但風味獨具,依然風行不衰,栽植面積不輸愛文。芒果產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台南、高雄、屏東3縣,其中以台南最廣。

南化鄉栽種芒果面積約1500公頃,規模在台南縣僅次於玉井,品種七成以上為愛文,另外,在南化水庫集水區海拔較高的關山村一帶,也種了不少「金煌」,約有300公頃,本土種的「土芒果」,除了路邊高大行道老樹,鄉內已經不多見。

愛文於40年代自美國佛羅里達引進後,一直是芒果界長紅品種,優勢在於甜度高、纖維少、肉質細、色澤艷麗,果香尤其濃郁,而南化鄉的愛文,一般都「在叢紅」成熟度達9-10分才採收,有更充裕時間釋放迷人果香。


南化果農 引領風潮


雖然產量不是第一,南化鄉愛文芒果在消費市場上的地位一直很高,行情也多半比其他產區高上一籌。鄉農會供銷部主任溫進添說,去年因風災多產量少,南化愛文價格一公斤曾高達130元,即使量多時,還可達70-80元。

好價錢,來自好品質。南化果樹產銷20班班長林聰明,一談起家鄉的愛文,就豎起大拇指誇讚是全國第一等,消費者只要吃過,就會「叼嘴」。他歸納南化鄉的優勢,有得自土壤、地勢、氣候條件的完美配合,還有栽培技術以及產銷管理上的老到與用心。

南化愛文產期一般為6-8月,收成後隨即剪枝、施肥,枝幹冒出兩節新梢後,需有一段休眠期,11月冒出花芽,到了翌年2月花盛開,開始授粉,3月疏果,4月套袋,就可等候收成。整個培育時程,氣溫雨量需求各有不同,需恰到好處,比如休眠期若過於潮濕,花芽分化會不完整,而果實茁壯期,若雨水充足發育快又好。

林聰明班長說,南化愛文產區地形多為100多公尺的小山丘陵,坡度平緩,排水良好,土質含帶俗稱青灰岩的泥岩成分,質地稠密,顆粒細小,保水性差,休眠期可保持乾燥,因此不會有開花不完整的問題,加上氣溫恆定,嚴寒酷熱均極其少遇,提供愛文最理想生長環境,結的果實色澤特別紅艷亮麗,甜度也高,去年農業改良場專家到產銷班測試,最高達到22度,低的也有17度,品質之好,數字可佐證。


每顆愛文 都有日記


天然條件優越之外,南化鄉果農在生產管理方面的用心更得一提。林聰明班長率領的20產銷班,是全國第一個通過EUREPGAP國際驗證的農業團隊。EUREPGAP是歐洲零售業團體在第二波狂牛症爆發後,為向消費者保證供應的農產品安全無虞所建立的「優良農業操作」驗證制度。2005年以後,歐盟量販及零售業,不再進口未獲EUREPGAP驗證的農產品。

20產銷班能率先與國際先進制度接上軌,付出的努力,可不是三言兩語可概括。從接受台大農學院教授為主體的技術團輔導開始,到通過驗證,足足費了近2年時間。現在林聰明的班隊,每一項田間作業都有準則規範,何時施肥、用藥、成分、比例、廠牌等等都需詳詳細細紀錄,每一顆愛文芒果,從還未出生到送上貨架都有管理「日記」。
辛苦付出,必有收穫。林聰明說,作驗證後,透過科學化精密計算,田園管理更有效率,施肥用藥更合宜適量,果樹長勢越發健壯,結果品質當然更好,而經營成本反而下降。

20班打前鋒,獲致的效益看得見,今年,南化鄉已有4個產銷班加入推行,先進的國際驗證制度眼看即將在鄉內蔚為風潮。南化鄉果農對於新潮流、新制度配合意願如此高昂,鄉農會數十年來引領有方是幕後功臣。20多年前,共同運銷、分級選別等新穎農業經營概念才剛萌芽時,南化鄉農會已全力主導推動,易引起紛爭最頭疼的分級作業更一手攔下。

溫進添主任回憶,當時農會人員均需接受芒果分級選別專業訓練,結訓後,再分派到各集貨場作業,初始,果農難免質疑,總會出題考考分級是否準確,後來逐步建立公信力,取得果農充分信任,鄉內共同運銷體制推行就越走越順,時至今日,雖然產銷班制度已臻完善,農會希望分級工作由各產銷班接手,甚至提出獎勵辦法,果農還是鍾情由農會來選別,每到收成時節,農會男性員工仍然要「武裝打扮」到各山頭服務。

正因農會札下根基深厚,南化鄉農業產銷體系健全,活力十足,農會主導力強,新概念、新制度的推動容易,南化鄉幾乎成了農政單位專屬實驗園地。溫主任說,只要有新農業政策試辦,南化總是當開路先鋒。

優越合宜天然環境,加上後天努力,造就出南化愛文芒果絕佳品質。南化愛文的好,連日本人也知道。前年國產芒果大舉進軍日本,南化出貨110噸,去年增至160噸,而且若非因風災減產,溫主任評估,增加量當在3倍以上,受歡迎程度由此可見。

只是銷日芒果因檢疫需要,得經47℃燻蒸處理,風味難免削減。要品嚐「在欉紅」,風味不打折扣的愛文,還是得親臨產地。愛文濃濃郁郁,香可醉人的絕妙滋味,是值得跨海追求。



本文摘自鄉間小路2006年7月號,由豐年社提供
>看詳細鄉間小路介紹
>快加入鄉間小路Facebook粉絲團

南化鄉泥岩地帶特產的高品質芒果(下)


作者 文圖 / 林裕森

本文上篇為:南化鄉泥岩地帶特產的高品質芒果(上),介紹南化鄉生產狀況簡介


芒果品種:愛文

愛文芒果是南化鄉的招牌,也是台灣最受歡迎,而且品質最優的芒果品種。又稱為美國芒果或蘋果芒果的愛文,是民國43年農復會自美國佛羅里達州引入的新品種,現在墨西哥和澳洲等地也都有種植。最早由玉井斗六仔的鄭罕池先生試種成功,在50年代才開始在南化鄉內種植。現在全鄉八成的芒果園種的都是愛文。

愛文芒果屬於“在叢紅”的芒果,不用後熟就有美麗的顏色,果肉厚,顏色橘黃鮮艷,果核小,入口細緻幾無纖維,而且多汁。在台灣眾多芒果品種中,無論香氣或口味,數十年來都無法和愛文相提並論。和周圍同是芒果鄉的玉井、大內和左鎮比起來,南化愛文芒果的特色,在於吃起來帶一點QQ的口感,不會過於軟爛,這大概因為南化土壤特有的青灰岩及崎嶇的地勢吧。

南化愛文的產季從6月10日左右開始,一直延續到7月底,最好吃的季節在6月底到7月中旬之間,這時的愛文不僅正是甜熟香濃,而且價格是全年最低,此時不吃,更待何時?選擇愛文的絕竅在於香味,香味越濃表示越熟,毫無香味即使外表已轉紅,內部並未成熟。顏色要紅而鮮艷,最好不要出現豬肝色般的誨暗紅色。一般採收後熟幾天變軟後會更好吃。愛文並非越大越好,只要種得好無論大小都很美味。南化鄉農會供銷部主任溫進添說:「小顆約250克重的愛文,滋味尤其甜美,價格非常便宜。」

在南化海拔較高的地方也種有產期較晚的「慢愛文」,雖然不確定是否為愛文的一種,但是外形和風味都很像,到了7月下旬才上市,可以賣得更好的價錢。


芒果品種:金興

金興是一個剛剛才要開始量產的芒果新品種,出生地正是在南化鄉內。約8年前,南化鄉果農侯金興先生,以愛文品種為母本,凱特品種為父本,雜交育成了一個果型碩大,常重達2斤以上,顏色殷紅豔麗,果肉細緻,非常多汁,而且抗病力強,採收後又很耐久存的優秀品種,產期在7月初到8月中。台南區農業改場推薦農民種植,目前植株尚小,還無法大量生產,預計民國95年之後就可以出現在大眾市場,是台灣芒果的明日之星。


芒果品種:金煌

因為口味的關係,金煌芒果在台灣的種植面積正逐漸減少,但是在少數山區產地,金煌芒果的品質卻十分優異,大受歡迎。在台灣,著名的金煌芒果產地在高雄縣六龜鄉,那裡不僅是金煌原產地,而且位處荖濃溪畔的山區,因緩慢成長而特別好吃。南化有另一個金煌名產區,就在南化水庫上游的關山村一帶,海拔近500公尺,經常霧氣繚繞,長在那裡的金煌特別碩大,果肉肥厚,比別處產的滋味更豐富,也更甜美,現在南化鄉內的金煌芒果幾乎集中種植在關山村。


芒果品種:凱特

凱特是比較晚熟的品種,在南化要等到7月底才會上市,到8月底都還吃得到。因為調節產期的關係,南化鄉的芒果農除了愛文,也會多少種一點凱特。凱特通常口味偏酸,特別是那些為了讓顏色變紅而套兩層黑袋子的凱特芒果,酸味更高。在南化有一些石礫地,可以種出甜味高、酸味低,更加美味可口的凱特。


芒果品種:南芝園

芒果是南化鄉的核心產業和經濟命脈,南化鄉農會一共輔導成立了35個果樹產銷班,全面配合進行「共選共計」的運作方式,尤其重視芒果的共同分級與包裝作業,共同運銷拓展銷售管道,讓南化鄉果農的收益較其他產區高。87年南化鄉申請通過品牌水果「南芝園」,供應品質最頂尖的南化芒果。

目前,最頂級的是「南芝園」A級的愛文芒果,因為極端嚴選,每100公斤的愛文僅能挑出2-3公斤的「南芝園」A級,這些幾乎完美的愛文芒果不僅好吃,而且產量有限,如此極品的芒果每公斤價格100-200元,可以直接跟南化鄉農會訂購(06)5771 516。。」!

本文上篇為:南化鄉泥岩地帶特產的高品質芒果(上),介紹南化鄉生產狀況簡介



本文摘自鄉間小路2004年7月號,由豐年社提供
>看詳細鄉間小路介紹
>快加入鄉間小路Facebook粉絲團

南化鄉泥岩地帶特產的高品質芒果(上)


作者 文圖 / 林裕森

沿著曾文溪往上游而去,從窪陷如汪洋的七股開始,經過平緩富饒的嘉南平原,一路往東過了官田之後,遇上了第一道丘陵。就從這裡開始,真正進入了台灣芒果的精華產區。從與平原接壤的大內和山上接上更往上游的玉井,一直到達阿里山山脈的楠西和接近中央山脈的南化為止,這一段的曾文溪和支流後堀溪的沿岸山坡上,一共匯集了4000多公頃的芒果園。


在台灣的芒果版圖上,高達近2萬公頃的芒果園幾乎有近一半位在屏東縣,不過,如果論芒果品質,卻是無法與台南縣相比,特別是台南東邊的這一片丘陵地裡,有著全國最適合種植芒果的自然條件,最多元相適的品種,以及最勤奮專業的芒果果農,共同匯集成台灣芒果的黃金產區。在這片屬於芒果的黃金地段裡,玉井的面積最大,也成名最早,但是,南化鄉的芒果卻是目前專業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芒果產地。在批發市場上佔有最高的價格。


不同於屏東依舊以土芒果為主,台南縣是台灣種植最多改良種芒果的地區,近8000公頃的芒果園有85%以上種植新的品種,南化鄉內已幾乎看不到土芒果了。在南化鄉近1500公頃的芒果園中,約有1200公頃的愛文,250公頃的金煌,50公頃的凱特,以及數公頃即將量產上市的新秀「金興芒果」。至於土芒果,僅僅20公頃。


曾文溪的南支流後堀溪流經南化鄉北部,也將南化鄉內的產業一分為二。後堀溪右岸稱為「溪北」,主要種植金煌芒果、木瓜和柳丁,「溪南」則幾乎全部是愛文與凱特芒果的天下了,鄉內的主要芒果都種在這一邊,放眼望去,看得到的作物除了芒果還是芒果,只偶而穿插一些不再有太多經濟價值的龍眼樹。在「溪南」這邊,台3線由北往南貫穿,台3線東邊山勢比較陡峭,海拔比較高,芒果比較晚熟,西邊較為和緩,溫度也較高,可以早一點採收,因為地形之便,不用複雜的產期調節技術,就可以讓芒果樹產期集中。


南化鄉內的土壤大多屬於青灰岩,亦即所謂的泥岩,質地相當特別,顆粒細小,透水性差,保水性差,膠結疏鬆,遇水容易軟化滑動,在大雨時被沖刷順流而下。由玉井經南化左鎮一直到高雄的田寮,青灰岩不時地出現,也常造成如月世界一般的惡地地形。

有趣的是,這樣的土壤卻特別適合種植芒果,貧瘠乾燥的土地,加上陡坡的作用,讓芒果艱困地生長,反而長出最甜美香甜,而且質地細軟有彈性的高品質芒果。南化北庄3班的林聰明班長說:「別的地方常有芒果不開花的問題,但是我們這裡的土壤不含水,冬季芒果休眠時土地特別乾燥,讓芒果開花特別容易。」!

本文未完,繼續閱讀:南化鄉泥岩地帶特產的高品質芒果(上),介紹南化鄉芒果各品種資料


本文摘自鄉間小路2004年7月號,由豐年社提供
>看詳細鄉間小路介紹
>快加入鄉間小路Facebook粉絲團

芒果行道樹簡介及賞樹情報


作者 台和園藝/王琡華

芒果為常綠熱帶樹種,其名稱原來自於音譯的mango,mangomango的久了就唸成芒果了。耕種的芒果源至東南亞的印度,是M. indica和M. sylvatica兩野生種間的天然混合,在西元16世紀由荷蘭人引入台灣,它那冰鎮過後的多汁香甜,想必人人都難以忘懷,更不論它的加工品-情人果及芒果乾的美味了!


在台灣每到夏季便是芒果出產的季節,台灣位處熱帶及亞熱帶雖適合芒果的生長,品質亦高,但全球最大生產國卻屬於原產地印度(中國大陸次之),年產芒果1000萬噸左右,約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


台灣的芒果之鄉首推台南玉井鄉了,在玉井當地更有全台最大的芒果批發市場,在這裡有各式各樣的品種,又以愛文及金煌這兩種品種屬最大宗,拜台灣的改良技術之賜,現在市面上的芒果品種甚多(金煌、愛文、聖心、海頓等),更有不受季節限制的品種-四季種,在未來想一年四季嚐到它的酸甜滋味,想必也不遠了。


芒果富含胡蘿蔔素、鉀、維生素B、C及等,營養豐富,樹皮及葉可用作黑色染料,木材亦用於建築、獨木舟及家具的製造。由於芒果的品種眾多,成熟時的特徵不一,選購時大致上以果皮覆果粉,無病斑,具原品種成熟時之顏色者為佳。


芒果樹木簡介小檔案

學名:Mangifera indica L.
科名:漆樹科
英名:mango
別名:檨仔、檬果、蜜望子、摩羅果。
用途:食用、庭園樹、行道樹。
原產地:印度。
特性:常綠大喬木。
葉:互生,厚紙質,葉基盾形,揉之有特殊芳香,嫩葉為淡暗紫色,具白色乳汁。
花:聚繖狀圓錐花序,淡黃色。
果:果實碩大,肉質,大小依各品種而定。
賞花季節:3~4月。
賞果季節:5~11月。
賞樹地點:全台各地。